本報記者 王君
12月19日,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已向聯交所申請批準股份于聯交所上市。預期于12月30日9時開始買賣。股份代號為9658。
招股書顯示,特海國際是一家中式餐飲品牌,主要在國際市場提供海底撈火鍋就餐服務。特海國際之外,海底撈分拆出來的上市公司還有頤海國際。作為海底撈旗下主要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已于2016年7月13日在港交所上市。
虧損持續擴大
今年7月11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計劃分拆海外業務在港交所主板單獨上市;7月13日,特海國際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自此開啟了上市之路。
從營收上看,從2021年開始特海國際的收入規模持續向好。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特海國際收入分別約為2.33億美元、2.21億美元、3.12億美元及2.46億美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國際至今仍未盈利,且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擴大。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約為3300萬美元、5380萬美元、1.51億美元及5570萬美元。
招股書中,特海國際將業績虧損歸結為新餐廳比例高及疫情影響。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以及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38家、74家、94家及103家餐廳。特海國際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海底撈餐廳的運營。不過,在2020年和2021年,特海國際分別有28家和82家餐廳暫停營業,每家餐廳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別平均暫停營業23天和78天。
多個指標承壓
事實上,特海國際已經放慢了開店節奏。2021年,特海國際新開設了22家餐廳,較2020年的36家有所減少,2022年上半年則新開了9家餐廳。
在翻臺率和人均消費額等關鍵性指標方面,與海底撈類似,特海國際近兩年的翻臺率也呈現下滑態勢。2019年,特海國際的總體翻臺率為4.1次/天、2020年翻臺率為2.4次/天、2021年翻臺率為2.1次/天。每家餐廳平均每日收入從2.08萬美元下滑至1萬美元。2022年上半年,翻臺率有所回升至3.0次/天。
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員工成本占收入比重較高。其中,2021年公司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達1.14億美元,占收入比重高達36.4%,同期員工成本達到1.43億美元,占收入比重高達45.9%,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特海國際的盈利壓力。
特海國際在招股書中表示,盡管已逐步自新冠肺炎疫情中復蘇,但該公司目前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將繼續虧損。
“海底撈將特海國際分拆上市的舉動,是有意將一些不確定因素比較大的板塊進行剝離。”廣東省食安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受疫情影響,2021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411.11億元,同比增長43.7%,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41.63億元,日均虧損約1141萬元。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這其中,特海國際貢獻1.51億美元,虧損額幾乎占到海底撈2021年全年虧損的四分之一。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分拆上市最終還是要看分拆業務從集團外的獲利是否很好,常規操作是把利潤給被分拆公司,被分拆公司的EPS(每股收益)會向好,股價也會好,但終究還是要看集團的利潤是否好。“我不認為海底撈這樣做對流動性幫助有多大,香港算是很公開及透明的資本市場。”
分拆上市后,特海國際將不再是海底撈的附屬公司。不過,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和舒萍夫婦仍繼續為特海國際的控股股東。
(編輯 喬川川)
12:16 | 引投償債、主業擬轉型 *ST交投推進... |
12:11 | 天富龍登陸上交所主板 滌綸短纖維... |
12:09 | 茶百道立秋半日銷量環比漲超340% |
12:05 | 打造國際范 岳陽林紙加速海外“圈... |
11:36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指導意見 貫徹落... |
11:30 | 青海省上半年存貸款總量合理增長 ... |
10:58 | 政策加持低空經濟賦能農村新型交通... |
10:57 | 國內首批數據中心公募REITs 8月8日... |
10:55 | 7月份房企債券融資同比增長超九成 ... |
23:55 | 虛擬電廠“聚沙成塔” 夯實新型電... |
23:55 | 央行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
23:55 | 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