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張薌逸
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召開2025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暨常態長效推動中央巡視整改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本次會議”),明確將落實落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扎實做好下半年各項重點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下半年工作重點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也體現了科技創新與金融穩定“雙輪驅動”、政策工具箱靈活運用與結構性改革并重的特點。
繼續實施好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央行在部署下一階段工作時,明確了七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突出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方向、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金融市場改革開放、深化國際金融合作、持續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務水平。
在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方面,央行明確“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合理增長,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和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重點工作。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本次會議對貨幣政策定調延續“適度寬松”。相較于年初召開的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中關于“保持流動性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的表述,本次會議表示“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繼續支持實體經濟融資。此外,本次會議提出“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了對增量政策的重視。
對于今年以來工作,本次會議認為“金融支持經濟持續向好力度加大”,包括下調政策利率、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和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促進金融市場利率和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等。
田利輝認為,從總量工具看,央行將靈活運用降準、MLF(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半年工作關鍵在于“盤活存量”,即優化信貸資源配置,防范資金空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突出服務
實體經濟重點方向
今年以來,金融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質效提升。央行加強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統籌。聚焦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強化政策協同配合,設立債券市場“科技板”,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調增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等額度。6月末,科技、綠色、普惠小微、養老產業、數字經濟產業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2.5%、25.5%、12.3%、43%、11.5%。
在田利輝看來,上半年,央行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調增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舉措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半年,科技貸款同比增長12.5%、養老產業貸款同比增長43%,表明資金已流向高成長性領域。
對于下半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方向,本次會議提出,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較快增長,加大“兩重”“兩新”等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促進產業提質升級。
“與年初召開的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促進消費的金融支持力度’的表述相比,本次會議進一步細化了具體支持領域,對實體經濟的重點服務方向更為明確。”明明預計,下一階段央行或將加大對于科技創新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基于再貸款工具向符合要求的科創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另一方面也可能新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科創企業。
田利輝認為,后續科創企業融資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加速技術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鏈升級,為經濟注入長期增長動能。
此外,本次會議還明確“保持匯率彈性,強化預期引導,防范匯率超調風險”,明明表示,考慮到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整體走勢偏強,央行對于“穩匯率”保持關注,將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擴大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使用,另一方面吸引全球資金進一步增加中國資產配置。
21:57 | 華爾泰: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 |
21:57 | 可立克: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 |
21:57 | 國光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 |
21:57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 |
21:57 | 霸王茶姬向“高溫工作者”發放茶飲... |
21:51 | 麗江股份: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 |
21:46 | 光電股份:擬使用不超過10億元閑置... |
21:46 | 南亞新材: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 |
21:46 | 軍信股份:關于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 |
21:46 | 正海磁材:使用不超過4億元閑置募... |
21:35 | 中寵股份:關于“中寵轉2”轉股價... |
21:35 | 龍源電力:7月發電量數據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