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在數字經濟與生物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領域典型應用案例(第一批),為行業展示了技術突破與產業變革的新范式。這些案例覆蓋了從生物育種、發酵工程到生物合成、智能檢測的諸多環節,揭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如何通過數據驅動、算法優化和智能決策,破解傳統生物制造中周期長、效率低、成本高等痛點,推動產業向精準化、柔性化、綠色化方向躍遷。
生物制造的復雜性源于其“生物系統+工程體系”的雙重屬性,而人工智能的介入正在重構這一體系的核心邏輯。北京深勢科技有限公司解決方案事業部高級經理伍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I(人工智能)算法通過分析海量數據,構建預測模型,可以將傳統醫藥研發“試錯法”的研發周期從數年縮短至數月。
在典型應用案例中,上海天鶩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案例場景是高性能蛋白質元件設計及構建。據介紹,其自主研發蛋白質通用AI模型,在90億條蛋白質數據基礎上,結合小樣本學習算法和干濕迭代模式,實現“從序列到功能”的端到端預測,摸索出AI設計加少量實驗的新范式。
“人工智能的滲透正在引發生物制造產業生態的鏈式反應,催生新的價值創造模式。”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記者表示,AI平臺整合基因編輯、代謝工程、過程模擬等技術模塊,在上游研發實現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使研發人員從重復性實驗中解放,聚焦創新策略設計,在中游生產環節,柔性制造系統與AI調度算法的結合,使單條生產線可快速切換不同產品,在下游服務方面,AI驅動的預測性維護與供應鏈優化,通過需求預測算法動態調整產能,構建起“制造即服務”(MaaS)的新生態。
安光勇說:“人工智能與生物制造的融合,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疊加,更是產業范式的革命,從‘細胞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到生物基材料的綠色制造,再到精準醫療的個性化定制,AI正在重塑生物經濟的底層邏輯。”
在此次公布的典型應用案例中,也不乏上市醫藥公司的身影,如北京誠益通控制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場景是生物反應過程的智能控制。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與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正成為醫藥行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這一融合不僅重塑了醫藥研發與生產的底層邏輯,更從公司實力、研發模式和資本流向等多個維度,對醫藥上市公司產生了深遠且多維的影響。如人工智能驅動的柔性制造系統,使醫藥上市公司能夠快速切換產品線以適應市場需求,資本市場對醫藥上市公司的估值體系傳統以管線數量為核心的評估方式,逐漸被以人工智能技術壁壘、數據資產和智能化生產能力為核心的新標準取代。
張翠霞認為,人工智能與生物制造的融合,正推動醫藥上市公司從“規模競爭”轉向“智能賦能”,需要企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生物制造技術、構建開放創新生態,這一變革不僅重塑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更重構了資本市場的價值評估邏輯。
11:45 | 天橋起重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 產品... |
11:43 | 科力裝備2025年上半年業績穩健增長... |
11:42 | 百果園預計上半年凈虧損3.3億元至3... |
11:41 | 小菜園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5% |
11:38 | 德邦科技豐富產品矩陣 上半年凈利... |
11:37 | 途牛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66... |
11:37 | 雅博股份上半年同比實現減虧 光伏... |
11:36 | 眾興菌業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901.99... |
11:35 | 農夫山泉連續三年進入全球軟飲料品... |
11:30 | 云頂新耀:艾曲莫德獲ACG新版指南... |
11:24 | 廣電五舟入駐廣電運通數據產業園 ... |
11:04 | 第七屆中阿博覽會將發布500項高質...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