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近日,A股市場交投持續活躍。8月14日,上證指數盤中突破3700點整數關口,滬深北三市總成交額超2.3萬億元,創下年內單日成交額新高。市場熱度持續升溫之下,后續走勢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焦點。
不同于以往短期資金推動的“快牛”行情,本輪行情呈現出穩步攀升、徐徐上攻的態勢。上證指數自2025年4月份的3040點起步,歷時4個月時間,逐級突破3400點至3700點的整數關口,每一輪突破后,市場均經歷短期震蕩整固,反復夯實支撐,呈現出“臺階式上行”的穩健態勢,反映出資金入場節奏更為理性。
成交額的變化則進一步印證了行情性質的轉變。從本周趨勢來看,單日總成交額從8月11日的1.8萬億元穩步放大至8月14日的2.3萬億元,“溫和放量”與此前行情中單日脈沖式放量形成對比,既顯示場外資金入場意愿增強且具有持續性,又避免了短期資金過度涌入導致的行情透支。
筆者認為,在市場流動性寬松、經濟基本面改善和政策支持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長期向好趨勢有望逐步確立。
第一,多路資金共振,流動性支撐行情持續“向上”。
資金結構的變化是判斷行情持續性的核心指標。據筆者觀察,本輪行情的顯著特征在于參與資金主體的多元化,形成了多路資金共振的格局。一方面,杠桿資金的有序入場反映了市場風險偏好的理性回升。8月初,A股市場融資融券余額時隔十年重返2萬億元大關,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市場看多情緒高漲。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杠桿資金的入場并非盲目跟風,而是有序增加倉位,體現了投資者風險意識的增強和投資理念的成熟。
另一方面,以保險資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正在加大權益資產配置力度,一季度保險資金權益投資余額大幅增加,充分表明中長期資金對A股市場的信心,為市場提供了穩定的“長錢”支持,有助于減少市場的短期波動。
更關鍵的是,本輪行情的資金正在往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領域集中,當前市場資金明顯向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成長板塊集中。這既反映了投資者對經濟轉型升級的共識,也使得行情基礎與產業發展趨勢形成正向循環。另外,北向資金近期呈現持續凈流入的態勢,顯示外資對A股核心資產的長期配置價值認可度上升,進一步強化了資金面支撐以及做多信心。這種由多種性質資金共同推動的市場上漲,往往具有更好的持續性。
第二,經濟質效提升,基本面夯實“向上”行情基礎。
經濟基本面的改善是支撐股市估值的根本。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較2024年全年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正在持續改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
在產業層面,“反內卷”政策的持續深化正在重塑經濟發展格局,以AI人工智能、創新藥、高端制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8.6%。這種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不僅提升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也為資本市場培育了更多優質投資標的。
上市公司盈利預期的改善則直接傳導至資本市場。隨著經濟復蘇勢頭的鞏固,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延續回升態勢。基本面的持續改善,將為股市估值水平提供堅實支撐。
第三,政策紅利釋放,制度優化增強市場韌性。
政策環境的優化是市場信心的重要支撐。近幾年,監管部門連續出臺多項舉措,引導資金“長投”、提升市場內在穩定性。此外,宏觀政策與資本市場政策的協同性顯著增強。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市場提供了充裕的流動性;財政政策加力提效,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舉措激發經濟活力。這種政策組合不僅有利于經濟平穩運行,也為資本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歷史經驗來看,由流動性合理充裕、經濟穩步復蘇、政策積極支持共同推動的行情,往往具有持續性強、結構性特征顯著的特點。當前,這三重利好因素形成合力,為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當然,市場短期可能出現波動,這是市場的正常現象。但在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市場生態持續優化的背景下,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18:12 | 拓新藥業:力爭實現從中間體到原料... |
18:09 | 阿萊德:散熱產品主要有熱管、均溫... |
18:09 | 彩訊股份:Rich AIBox智能體平臺是... |
18:09 | 頂固集創:截至8月8日股東總數為99... |
18:09 | 高瀾股份:截至3月31日在手訂單約... |
18:09 | 格林精密:主營業務為智能終端精密... |
18:09 | 集智股份:子公司諦聽科技已取得了... |
18:09 | 璉升科技:公司不涉及人工智能方面... |
18:09 | 南方泵業:公司液冷泵涉及多個在售... |
18:09 | 佩蒂股份:公司在溫州市平陽縣建設... |
18:09 | 潤禾材料:公司擁有改性硅油冷卻液... |
18:09 | 三七互娛:公司始終專注于自身核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