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琦
當前,盡管鋰行業上游供給端加速出清,但是下游需求尚未完全復蘇,行業正在尋找新的平衡。為深入探討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路徑,促進產業協同創新,8月8日,2025中國(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大會在“亞洲鋰都”江西宜春召開。
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秘書長段德炳表示,在國家“雙碳”目標的指引下,鋰電產業已成為推動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中國引擎”之一,但供需錯配、“內卷”競爭、技術瓶頸、貿易壁壘等高質量發展轉型中的“成長陣痛”仍存。面對新形勢,行業企業要錨定“安全、創新、綠色、協同”四大方向,推動鋰電產業行穩致遠。
以行業共贏為路徑
當前,“反內卷”正從終端環節向上游傳導,近期多家大型鋰鹽企業相繼開展停產檢修、技改工作。
江西特種電機股份有限公司7月21日公告,近日接到全資下屬公司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通知,為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生產設備后續的安全穩定運行,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擬于7月25日對生產線進行設備檢修,預計檢修時間26天左右。
中礦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于6月27日公告,為進一步降低鋰鹽業務生產成本,加速推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深化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下屬全資公司中礦資源(江西)鋰業有限公司擬對年產2.5萬噸鋰鹽生產線進行綜合技術升級改造,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高純鋰鹽技改項目,停產檢修及技改時間約為6個月。
在上游資源端,江西、青海等地已開始規范涉鋰資源生產,從政策端幫助行業收縮產能。據了解,7月14日,宜春市自然資源局下發通知,要求當地8家涉鋰礦山企業編制儲量核實報告,并在9月30日前完成報告編制。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治理鋰資源違規開發現象。
本次大會上,多位專家也呼吁要以協同共贏為路徑,破解“內卷”重塑生態;要抵制低價惡性競爭,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同時要強化自律行為,遵循經濟規律,摒棄一味追求規模擴張的發展路徑,走向協同共贏的健康發展軌道,構建起生產有效益、產品有市場、需求有保障、品種品質品牌不斷得到有效提升的良好產業鏈命運共同體。
協同創新共謀發展
近年來,提升原料自給率、開采低成本鋰礦等是鋰鹽企業降本增效的常規措施。然而,隨著鋰鹽價格不斷探底,常規措施產生的效果有限。
例如,一些鋰鹽企業為了降本布局非洲鋰礦,但非洲鋰礦的綜合成本并沒有想象中低。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是路途比較遙遠,運輸費用較高;另一方面,當地環節多,運營成本也不低。”
在宜春當地,盡管有個別鋰鹽企業憑借原料自給率高、鋰礦品位高等優勢,在逆周期下仍可盈利,但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在此背景下,鋰鹽企業紛紛加碼創新以求突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駐會副會長張江峰表示:“近幾年,中國鋰行業在技術創新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例如,在鹽湖提鋰技術方面,針對不同類型的鹽湖鋰資源,開發出吸附法、新萃取法、膜法、煅燒浸取法等多種技術,通過‘吸附+耦合’,可實現原鹵直接提鋰。礦石提鋰技術方面,在鋰輝石及鋰云母焙燒、浸出、除雜等環節不斷優化,提高了鋰的回收率和產品質量。”
除了提鋰技術迭代升級以外,企業還通過大幅降低單位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上述業內人士稱,鋰價處于高位時,回收率的問題并未引起關注。在鋰價跌破8萬元/噸以后,企業開始不斷壓縮成本,使用云母礦的企業開始想辦法提高冶煉回收率。因此,低成本、高品質、高回收率的提鋰技術不斷涌現。
“比如全球傳統工藝處理的沉鋰母液折碳酸鋰量每年超10萬噸,隨著碳酸鋰需求增大,量還會繼續擴大。鋰鹽行業副產的硫酸鈉等每年夾帶損失約1萬噸碳酸鋰,而公司可將元明粉中氧化鋰含量降至萬分之0.3,公司萃取體系穩定、水溶性小、抗乳化能力強,鋰收率可高達99.9%。”上海意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道勇對記者表示,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快速發展,全球鋰鹽需求量也會快速上漲,但全球鋰資源儲量卻是有限的,因此優化提鋰技術勢在必行。
00:36 | 衛星互聯網快速發展 產業鏈上市公... |
00:35 | 上市公司“炒股” 要出奇更要守正 |
00:35 | eVTOL電源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商業化... |
00:35 | 破解“內卷”重塑生態鋰行業加碼創... |
00:35 | 消除隱患保障行駛安全 五家車企宣... |
00:35 | 首單清潔能源持有型不動產ABS成功... |
00:35 | 維護持有人利益 多只QDII基金限制... |
00:35 | 受益于權益市場行情向好 7月份標品... |
00:35 | 北京市商業銀行響應新政要求 全力... |
00:35 | 公募基金QDII業務再現申報 年內第... |
00:35 | 前7個月“保險版”ABS登記規模超22... |
00:31 | 房地產債務重組從“有效化解”邁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