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深化鄉村富民產業金融服務”方面,《意見》要求支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小農戶是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單元。《意見》針對小農戶缺乏抵押擔保、信用記錄不足的融資短板,明確擴大首貸、信用貸款投放,支持小農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此舉有望有效降低融資門檻和成本,讓更多小農戶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獲得啟動資金和經營周轉金,用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家庭手工業等,從根本上提升其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
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帶動小農戶發展的重要力量。《意見》提出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融資培育力度。由此,通過金融機構信貸、保險、結算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不僅能解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成長的煩惱”,更將助力其提升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建設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聯農帶農富農作用,讓產業鏈上的農民分享更多收益。
返鄉創業人員是鄉村發展的寶貴人力資源,是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重要力量?!兑庖姟诽岢黾恿嵤﹦摌I擔保貸款等政策,加大對返鄉創業主體的金融支持。這有助于推動金融機構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群體創業,鼓勵他們利用鄉村資源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從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農民增收開辟新路徑。
針對農業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等影響農民增收的問題,《意見》強調創新農業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引領帶動產業鏈上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增信、經營增收。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通過核心企業的信用輻射和訂單帶動,將上下游的農戶、合作社、加工企業等緊密結合,解決產業鏈各環節的融資難題,促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讓農民在產業鏈延伸中獲得更多分工收益。
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方面。《意見》提出豐富債券、理財等金融產品供給,提升農村居民和新市民財產性收入。未來,金融機構有望推出更多適配農村居民需求的財富管理工具,引導農民閑置資金通過合法合規渠道實現保值增值。
政策的關鍵還在于落實。要確保各項金融舉措精準落地、見到實效,唯有政、銀、企、農四方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方能真正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鄉村振興的根基更加堅實。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