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兩歲生日”。311家上市公司,最新總市值超過4.7萬億元。兩年來,帶著各界對壯大中國科創力量的期待,“中國版納斯達克”向春而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硬核答卷”。盤點科創板背后的“硬科技”龍頭企業,記者發現一大批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科創產業鏈已經形成,中國科創生產力被持續激發。
“科創方陣”彰顯中國科技硬實力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從設立之初就肩負起支持和服務科技創新這一國家戰略的歷史使命。兩年來,科創板快速匯聚起一大批高成長性企業,跑出了科技發展的“中國速度”。
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所說,科創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應初步顯現”。一組數字為證,截至今年5月底,科創板IPO融資3615億元,超過同期A股IPO融資總額的四成。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硬科技”領域,一個又一個擁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突出的科創企業振翅高飛,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大放異彩。
以科創板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為例,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龍頭企業奇安信,內生安全框架獲得“世界領先科技成果獎”,天擎反病毒能力通過國際殺毒軟件評測機構的檢驗,進入全球頂級反病毒廠商俱樂部;生物產業的龍頭企業華熙生物通過自主研發逐步形成全球領先的透明質酸生產技術,成為世界最大透明質酸供應商;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龍頭企業石頭科技股價歷史性突破千元,成為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當紅新星……
科創板架起了金融資本與科創要素的通道,二者彼此支撐、相互賦能,共同交織出一份亮眼成績單。截至7月21日,科創板上市公司311家,成為資本市場上備受矚目的“科創方陣”。
在龍頭企業引領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科創板公司整體財務指標持續向好,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0.88%,凈利潤同比增長216.40%,各項盈利能力指標均高于其他市場板塊公司。
提升企業科創力的“包容密碼”
在科創板誕生之前,國內資本市場已經擁有值得驕傲的資本。3639家上市公司,逾52萬億元總市值,規模穩居全球股票現貨市場第一方陣。但不能回避的是,在國內A股市場近三十年的發展史上,招股書中亮麗的財報成為標配。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由于研發投入大、短期盈利難,很多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企業上市之路“道阻且長”。
隨著科創板取消盈利門檻等一系列改革,以成長性為核心參考指標的新型IPO方式走上前臺。科創板不再對新創企業持續盈利有硬性要求,而是通過市值指標與收入、凈利潤、現金流、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進行組合考評,大幅提高了發行上市的包容性,為未盈利企業打開上市通道。對于這種根本性變革產生的效果,“網安一哥”奇安信是最好的例證。
在登陸科創板前,由于連年高額研發投入,奇安信連續三年虧損。若按傳統上市標準,企業上市不知等到何年何月。“科創板把上市標準從持續性盈利能力改為持續性經營能力,讓我們這些擁有核心技術和技術轉化周期較長的優秀企業成功上市,并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一步做大做強。”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說。
聚焦支持“硬科技”的核心目標,兩年來科創板制度規則不斷完善。《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科創屬性評價指引》《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等相繼發布,進一步精簡優化發行條件、突出科創屬性評價。
這為奇安信等一批心無旁騖搞研發、踏踏實實做強核心科技的企業提供了歷史性新機遇。2020年,奇安信研發投入12.28億元,同比長17.29%。截至2020年底,公司擁有473項網絡安全領域的主要發明專利和936項主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另有827項專利申請正在審核中。憑借硬核技術以及突出市場表現,在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CCIA)發布的“2021CCIA50強”榜單中,奇安信榮登榜首。
奇安信絕非科創板上的個例。開板兩年來,科創板市場包容性明顯增強,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各項制度創新蹄疾步穩,眾多企業在科技研發創新上得以策馬揚鞭。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總數的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于A股其他板塊。
“中國版納斯達克”未來可期
以證監會和上交所制定的科創屬性指標衡量,過去兩年科創板經受住了市場檢驗,越來越多的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越來越多的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新動力,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放眼全世界科創性質的股票交易市場,最成功的無疑是美國納斯達克。2020年,科創板和科創50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4.5%和7.7%,雖較之于納斯達克尚有差距,但高于恒生科技指數和全部A股。在齊向東等科創板企業家看來,科創板和科創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中國順應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順勢而為與謀勢而動,凸顯了中國改革設計的高瞻遠矚。
目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提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宏偉目標,并進一步強調“增強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從這個角度看,科創板不是簡單地增加一個板塊,而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的創新與完善,是實現科技強國目標的有利抓手。
追趕納斯達克、支撐中國“硬科技”發展并非朝夕之功,未來科創板仍需深化改革、引領創新。開板兩周年之際,科創板再迎制度紅利。7月16日,上交所發布實施科創板業務咨詢溝通指南,進一步明確適用范圍、機制流程和基本要求等,并根據市場需求拓展咨詢環節,形成制度化系列安排,做到依法、公開、透明、可預期。
對于科創板的未來,業界充滿信心。齊向東認為,科創板為促進科技、資本與產業高水平循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使更多擁有引領世界科創潮流夢想的中國企業有了闊步前行的勇氣與底氣,未來必將為中國“硬科技”發展提供強力引擎。浙商證券預計,科創板2021年、2022年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5%左右和40%左右。
(編輯 崔漫)
10:58 | 政策加持低空經濟賦能農村新型交通... |
10:57 | 國內首批數據中心公募REITs 8月8日... |
10:55 | 7月份房企債券融資同比增長超九成 ... |
23:55 | 虛擬電廠“聚沙成塔” 夯實新型電... |
23:55 | 央行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
23:55 | 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 |
23:55 | 兩融余額重返2萬億元傳遞出三大積... |
23:55 | 多地部署下半年地產工作:力推樓市... |
23:55 | 標普報告體現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信... |
23:55 | 多地發放新一輪消費券 乘數效應點... |
23:55 | 央行連續9個月擴大黃金儲備 專家表... |
23:55 | 7月份中國倉儲指數為50.1% 連續9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