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立良
“中國是金融科技發展比較快的國家,金融科技在發展與風險之間的平衡變量就是監管,一行兩會都在研究金融科技怎么監管。”11月18日,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謝平在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隨后,他談到了自己對金融科技發展、風險與監管的體會,共包括12個方面。
第一,金融科技的真實性問題怎么認定。現在有好多企業,甚至于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都說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科技公司是很好認定的,工信部、中科院都有標準,但金融科技怎么認定真實性現在是沒有辦法的。“我也不知道將來是誰來認定,因為客戶是無法辨別的,所以說將來是不是人民銀行科技司的事情還是一行兩會各自有認定的辦法,我覺得這是監管的第一個問題。”謝平說。
第二,金融應用風險原則。金融科技監管不是管科技本身的風險,管的是這個科技應用于金融業務所產生的風險。人民銀行的金融科技規劃里講的很清楚,監管的是科技應用的風險,所以說將來哪些科技可以應用哪些金融業務,一行兩會可能會有一個白名單制度。
第三,技術中性原則。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在金融科技的監管角度,不鼓勵技術優勢和壟斷產生的超額利潤,這是什么意思呢?科技大公司辦金融業務,它有可能利用自己的科技優勢壟斷某一項金融業務,而產生超額利潤,這個事情也是最近幾年在美國、中國出現的,只有這兩個國家出現,在歐洲目前還沒出現這樣的科技大公司搞金融的情況。謝平強調,技術是中性的,不應該利用技術產生壟斷。
第四,監管主體是誰?現在我國沒有這方面的法律,目前來講監管金融科技的主體就是機構監管的邏輯,證券公司應用金融科技證監會管,銀行保險公司應用金融科技銀保監會管,所以說我們目前對金融監管的邏輯跟機構監管的邏輯是一致的。因為我國是分業監管、分業經營,目前不存在對金融監管全面功能監管框架的需求,金融監管科技的目標和金融機構監管的目標是一致的。
第五,金融科技監管的總的原則、最重要的原則還是金融消費者保護。
第六,金融科技監管關注的是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而不是技術屬性,這個在人民銀行金融科技規劃當中就明確了。因為金融科技的技術屬性,中科院、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有界定、有標準。
第七,競爭中性原則,也就是反壟斷,包括技術壟斷和數據壟斷。這兩個問題目前在金融科技當中已經體現出來了,現在有關方面已經開始研究。
第八,金融科技監管當中的個人金融數據保護原則。目前央行已經出臺了征求辦法,將來每個機構都得注意。因為在助貸當中特別強調這個問題。
第九,金融APP監管。現在金融機構APP是不監管的,隨便掛在安卓或者蘋果商店都可以下載。但謝平最近注意到,教育、醫療APP已經有人監管了,有些內容不能放進去。他透露,對金融APP的監管,據說有關方面也已經在討論了。
第十,大科技公司的金融牌照問題。謝平說,全世界有八個大科技公司,比方說谷歌現在想搞金融,蘋果和高盛合作推出信用卡,facebook要發貨幣。大科技公司有技術優勢、有幾億的流量客戶,巨量的客戶和技術優勢能不能應用于它金融牌照的金融服務當中?各國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中國是部分允許,螞蟻金服有銀行牌照、保險牌照、基金牌照,但是證監會不給它證券牌照,騰訊有銀行牌照,百度和中信可以辦直銷銀行。現在工農中建都成立自己的專業的科技公司,那么銀行系的專業科技公司能不能為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做平臺呢?這也隱含著技術壟斷問題。
第十一,過去十多年來,我國在金融科技監管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第三方支付監管在目前來講是比較成功的,網聯最后出現保證金全額上繳、數據備份,現在微信上的所有數據都有。央行認為這個監管案例通過十多年不斷的博弈、改進、技術進步,最后監管是成功的。監管不成功的案例是P2P。
第十二,最近銀保監會推出了助貸的監管辦法,這個辦法對很多公司影響非常大。銀保監會逐漸的摸索出對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合作搞類似助貸這樣的業務,這個監管在世界上是先例。
“北京市成立了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讓我當院長,就是要平衡好金融科技發展、金融風險和金融科技監管這三者的關系。”謝平說。
(編輯 喬川川)
00:07 | 從“能動”到“智能” 中國機器人... |
00:07 | ?證監會嚴查*ST高鴻財務造假:擬... |
00:07 | 加速構建腦機接口“熱帶雨林式”創... |
00:07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指導意見 貫徹落... |
00:07 | 北京樓市新政出爐——符合條件家庭... |
00:07 | 從快遞中感受中國經濟的穩與進 |
00:07 | 首發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持續引燃消... |
00:07 | 重拳出擊肅清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亂象 |
23:57 | 費率低至0.1折 中小銀行代銷基金再... |
23:57 | 險資持續掃貨銀行H股 高股息資產配... |
23:57 | “百億私募陣營”成員微調 量化機... |
23:57 | 機構調研券商 聚焦財富管理轉型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