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賀王娟)記者從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碳能科技”)方面獲悉,2025年8月5日至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現場考核專家組到廣東省惠來臨港產業園項目現場對電化學海洋碳捕集試驗裝置進行了現場72h考核。該裝置由碳能科技和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制,6月份開始調試運行,并于7月份在海試現場順利產出高濃度二氧化碳,累計運行約600小時。考核期間裝置運行平穩,計量、分析化驗準確,符合考核要求。
該裝置用于由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下屬企業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的海洋環境下電-氫-儲-碳-醇一體化技術示范試驗項目。
該項目旨在建設海洋環境下的電-氫-儲-碳-醇一體化技術示范試驗工程,打通技術流程,為后續產業化提供有力技術支撐。項目核心為基于電化學的二氧化碳海洋直接捕集(eDOC)技術,將海水處理、DOC碳捕集與二氧化碳加氫制醇工藝進行系統集成,開展小規模一體化示范試驗。通過對該工藝環節的協同優化,構建海水捕碳、制氫與甲醇合成的綜合示范項目,為未來大規模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據介紹,項目將深入探討電化學方法從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的技術過程,研究的核心在于開發高效且低能耗的電化學反應器,并建立可持續、高效、經濟的DOC工藝技術,以利用負碳技術解決可再生甲醇生產中的綠碳供應問題。最后項目還將設計并驗證適應海洋條件的電氫儲碳醇一體化工藝流程,建成近海工況下的甲醇產量1-10噸/年能力的示范試驗項目,確保系統能夠實現海水捕碳耦合海水制氫制備甲醇的高效穩定工藝流程。
未來該項目謀劃在揭陽依托海上風電項目開展產業化推廣實施,將集成海洋直捕CO2技術、海上風電耦合電解水制氫技術、二氧化碳加氫熱催化制備甲醇技術,可形成綠色甲醇等生產基地,實現海礦“碳氫資源”綜合利用,探索綠色海洋經濟閉式循環發展新模式,為海上風電開發及就地消納提供創新路徑,對廣東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具有示范意義。
據了解,電化學二氧化碳海洋直捕系統試驗樣機海試是整個項目的關鍵節點,試驗的成功標志著項目突破海洋二氧化碳直捕技術瓶頸,解決了項目整個技術鏈條的碳源問題。
(編輯 張昕)
14:12 | 民生加銀基金趙小強:無研究不投資... |
11:50 | 世界機器人大會:京東“會說話的機... |
11:48 | 昆侖萬維正式發布SkyReels-A3模型 |
11:47 | 廣汽集團三款智能機器人集體亮相20... |
10:56 | 成為協同運營AI企業 致遠互聯全面... |
10:54 | 佰維存儲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
10:51 | “電化學海洋碳捕集試驗裝置”通過... |
10:35 | 仙樂健康攜創新成果亮相首屆汕頭康... |
00:36 | 衛星互聯網快速發展 產業鏈上市公... |
00:35 | 上市公司“炒股” 要出奇更要守正 |
00:35 | eVTOL電源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商業化... |
00:35 | 破解“內卷”重塑生態 鋰行業加碼...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