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小康
3月31日,工業富聯舉辦2019年媒體業績線上說明會。公司董事長李軍旗、CEO鄭弘孟、財務總監郭俊宏以及CTO周泰裕分布在四個分會場介紹公司情況。
數據顯示,2019年工業富聯業績實現營收4086.98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實現凈利潤186.06億元,同比增長10.08%。在保持營收穩定、利潤提升的前提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內部推廣提升管理效能,公司管理費用同比下降19.09%。此外,貨幣資金較上年期末增長7.4%至669.01億,資產負債率較上年期末下降7.39個百分點至56.55%,體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在公司整體戰略上,董事長李軍旗表示,“未來公司戰略方向清晰,將在堅持智能智造、工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戰略不變的情況下,緊抓國內新基建發展機遇。”
超前布局“新基建”
研發成果率先落地應用
據李軍旗介紹,“新基建”對于工業富聯來說是“非常大的機遇”。“新基建的七項建設里面有四項是公司的主業,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也一直是公司重點發展的方向。得益于公司長期的技術經驗的積累,工業富聯能夠快速抓住上述領域中的市場需求。我相信我們已經從技術和產品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019年,工業富聯緊扣國家戰略導向,持續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雙輪驅動發展戰略落地,加大5G+AI等核心技術研發投入。數據顯示,公司研發投入較上年同期增長4.76%至94.27億元;研發人員數量達23839人,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由2018年9.2%上升至11.4%。截至報告期末,工業富聯已申請及授權專利4276項,主要集中在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務領域,研發成果涵蓋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領域相關技術和產品,且實現技術深度融合、落地應用。
其中,工業富聯除了參與5G+工業互聯網3GPP國際標準的制定外,還聚焦發展多樣性移動通訊設備及終端方案,大力推動“5G+工業互聯網”落地應用,橫跨多個產業領域落實“新基建”建設。據鄭弘孟介紹:‘目前公司5G小基站產品已開始量產出貨。同時,其還聯合為全球首款5G筆記本電腦提供全世界規格最小的5GM.2通用模組,在5G云辦公終端產品嵌入式模組等產品線建立了優勢。此外,工業富聯持續擴大對WIFI技術的投資,其中2019年布局的Wi-Fi6(原802.11ax)路由器已實現量產出貨。’
科技服務落地加擋提速
實力得到檢驗
目前,工業富聯已形成了全球3C電子行業最完整、最高效的供應鏈和最大規模、快速量產的智能制造能力。工業富聯基于大量的專利技術、實踐經驗及海量工業數據,打造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面向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硬軟整合的科技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截至報告期末,工業富聯科技服務合作項目已在汽車零配件、汽車電子、機動車、廚衛設備、金屬加工、印刷包裝、紡織印染、玻璃制造等多個領域落地,建設成效顯著。在某汽車零部件廠商的燈塔工廠建設項目中,公司運用成型專業云,解決了客戶在關鍵制程中存在的生產過程不穩定、產品良率提升困難、注塑周期優化不足以及設備稼動率難以把控等問題,助力客戶將成型效率提升20%左右。
據了解,工業富聯已與近400家產學研合作伙伴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富智造云生態”,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從規劃到落地的整體服務,創新產業協作的新模式。目前公司已與中國聯通共同推進深圳唯一的“5G+工業互聯網”應用省級示范園區建設;攜手多家生態伙伴,在生產工具智能化技術應用開發上展開深度合作。另外,與知名高校展開工業5G、智能感知、分布式工業AI等課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工業富聯的“功底”同樣接受了實戰的檢驗。李軍旗表示,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這兩個月公司真正做到了防疫生產兩不誤。“在2月初,公司僅用三天實現就實現了口罩自產。目前已經生產口罩2000多萬只,不僅滿足了公司自身的員工需求,在政府的調配之下,還能提供給上下游企業以及重要客戶”。
對于公司在疫情下的應對以及復工復產的進度,李軍旗表示,“目前,我們已經恢復到了到了往年正常的水平。”
(編輯 白寶玉)
00:07 | 從“能動”到“智能” 中國機器人... |
00:07 | ?證監會嚴查*ST高鴻財務造假:擬... |
00:07 | 加速構建腦機接口“熱帶雨林式”創... |
00:07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指導意見 貫徹落... |
00:07 | 北京樓市新政出爐——符合條件家庭... |
00:07 | 從快遞中感受中國經濟的穩與進 |
00:07 | 首發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持續引燃消... |
00:07 | 重拳出擊肅清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亂象 |
23:57 | 費率低至0.1折 中小銀行代銷基金再... |
23:57 | 險資持續掃貨銀行H股 高股息資產配... |
23:57 | “百億私募陣營”成員微調 量化機... |
23:57 | 機構調研券商 聚焦財富管理轉型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