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珂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這一決策深刻把握了時代脈搏,聚焦于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飛躍。這一飛躍,正是通過“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來實現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國家統計局7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核算,2023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223528億元,比2022年增長6.4%,相當于占GDP的比重為17.73%,比2022年提高0.37個百分點。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三新”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日益重要地位,還可以看出其對于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關鍵作用。
“三新”經濟的快速增長,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為內需市場的拓展和產業升級注入了新活力。
一方面,在“三新”經濟推動下,新型消費不斷發展,線上消費占比持續提高,有效促進居民消費提質增效。
例如,當前以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升級類商品已經成為消費新增長點。據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量411萬輛,增長33.1%,滲透率達到41.8%。
以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電商新模式為例,電商新模式的興起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提高了購物便捷性,從而有效激發了消費潛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3%,比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三新”經濟中的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不斷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正引領著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三新”經濟還催生了一批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這些新興產業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源,還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和完善,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為順應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筆者建議,一是要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減法”,在合法合理的基礎上,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適當減少限制和約束,為更多新技術、新創意落地生根培育良好的生長土壤。二是要做好研發投入的“加法”。重點普及“三新”經濟理念,加大培育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力度。同時鼓勵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整合國際創新資源,加緊突破推動“三新”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原材料零部件。
15:22 | 地平線機器人-W入選MSCI中國指數成... |
15:18 | 愛旭股份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3.63%... |
15:13 | 越疆具身智能矩陣亮相WRC 按下具身... |
15:06 | 羅曼股份擬收購武桐高新39.23%股權... |
15:04 | 外賣銷量激增500% 奈雪“好運紫”... |
15:03 | 立秋單日2000萬杯 瑞幸迎來爆單 |
15:00 | 植物醫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全新公... |
14:54 | 華利集團:部分閑置募集資金現金管... |
14:54 | 精進電動:擬使用不超過10000萬元... |
14:54 | 興森科技:完成部分募集資金專戶銷... |
14:53 | 中金普洛斯REIT新一期投資者開放日... |
13:47 | 多措并舉降本增效 煌上煌上半年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