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今年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用于注銷。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6日,年內已有419家上市公司發布431單回購計劃,其中,79單用于注銷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占比為18.33%,較去年同期(15.19%)進一步提升。
在市場人士看來,注銷式回購占比持續提升背后是政策引導、估值修復需求及股東回報優化三重因素驅動。未來,注銷式回購比例仍將穩步上升。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后續注銷式回購比例仍將穩步上升,但增速或趨緩。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監管層強化投資者保護,未來或出臺更多稅收優惠或資金支持政策,推動注銷式回購常態化。加之當前A股估值仍處低位,企業有動力通過回購穩定股價。但是,隨著市場持續回暖后估值出現明顯回升,企業回購動力或減弱。同時,部分企業需平衡回購與研發投入、并購擴張等長期需求。
回購金額上限合計超千億元
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支持下,上市公司單筆回購金額有明顯提升。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上述431單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1181.77億元,平均單筆回購上限2.74億元,同比增長126.45%。
據記者梳理,在上述431單回購計劃中,回購資金來源包括回購專項貸款的有146單,占比33.87%,超過三成。其中,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回購金額最高,今年3月份、4月份,公司先后發布2單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上限分別為30億元、100億元。其中,100億元回購計劃中,資金來源包括公司自有資金或股票回購專項貸款,中國銀行將為公司提供不超過90億元的貸款資金專項用于公司股票回購。
從回購股份用途來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一般用于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注銷、市值管理、可轉債轉股等。從實踐來看,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的數量最多,上述431單回購計劃中,有298單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占比69.14%。其中,多數公司在公告中稱,若公司未能在3年內使用完畢已回購股份,尚未使用的已回購股份將予以注銷。
其次是回購注銷,有79單回購股份將全部注銷并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占比18.33%,接近兩成,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提升。此外,部分回購股份用于出售或可轉債轉股。
中央財經大學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注銷式回購比例提升的核心動因在于政策驅動與監管引導和企業財務能力改善與股東價值訴求,以及市場波動下的市值管理需求。
新“國九條”提出,引導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后依法注銷。去年3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提出,上市公司以現金為對價,采用要約方式、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并注銷的,回購注銷金額納入股利支付率計算。去年11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鼓勵上市公司將回購股份依法注銷。
在田利輝看來,今年以來,注銷式回購比例進一步提升背后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監管規則明確鼓勵回購注銷并納入股利支付率計算,直接提升企業積極性。二是當前A股整體估值處于低位,上市公司通過注銷式回購減少流通股,提升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向市場釋放企業被低估信號。三是現金流充足的頭部企業在缺乏高回報投資機會時,會優先選擇以真金白銀方式回饋股東。可見,注銷式回購不僅是市值管理工具,更是企業傳遞信心、優化資本結構的戰略選擇,其比例提升反映市場從“融資端”向“投資端”平衡的轉變。
需平衡資本運作與合規
上市公司回購注銷本意是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股東回報,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但部分公司卻因操作不當導致公司處于險境。近日,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慕思股份”)發布了《關于回購股份注銷完成暨股份變動的公告》,本次回購股份注銷后,公司股本低于4億股,社會公眾股比例為19.11%,公司股權分布自7月25日起不具備上市條件。
對此,慕思股份董事會已審議通過《關于公司2024年度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的議案》(以下簡稱《議案》),并將《議案》提交公司計劃于8月13日召開的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議案》并實施完成權益分派后,公司的股權分布情況將符合上市條件的要求。據《議案》,公司擬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股,轉增后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4.35億股,公司的股權分布情況將符合上市條件的要求。
“從回購注銷導致公司不具備上市條件來看,上市公司回購注銷需重點關注股權結構合規性與資本運作平衡,需要注意上市門檻風險、信息披露與合規性和財務壓力評估。”田利輝表示,回購注銷需嚴格履行股東大會審議、公告等程序,避免因操作不當引發監管處罰。同時,大規模回購可能消耗現金儲備,需權衡短期股東回報與長期投資需求。企業需建立動態風控機制,將回購與資本運作納入戰略統籌,避免“為回購而回購”的短視行為。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注銷式回購比例有望持續提升。李曉認為,注銷式回購比例提升是政策、財務優化及投資者回報訴求共同推動的結果。未來隨著監管持續鼓勵及頭部企業引領,注銷式回購比例有望突破40%。但企業需以慕思股份為鑒,在回購前嚴格測算股本結構變化,避免因小失大。
23:38 | 越過“四重門” 人形機器人產業加... |
23:38 | 科創債新規落地滿三個月:一二級市... |
23:38 | 兩融余額突破2萬億元關口 創十年新... |
23:38 | 券商投顧要全方位提升執業能力 |
23:38 | 年內A股公司披露431單回購計劃 注... |
23:38 | 7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49.3% |
23:38 | 標準化引領高質量發展 |
23:38 | “中國游”“中國購”持續升溫 旅... |
23:38 | 錨定2027年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 |
23:38 | AI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上市公司開... |
23:38 | 技術突破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類腦智... |
23:38 | 第四十一期:投資者如何選擇合適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