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婷
根據上交所官網發布公告,廈門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坤新材”)將于7月25日上會審核。業內人士認為,結合該公司招股書公開披露信息,不難看出其“硬科技實力”。
主營業務聚焦集成電路關鍵材料
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在集成電路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招股書披露,恒坤新材致力于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服務于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制造,主營產品包括SOC、BARC、KrF光刻膠、i-Line光刻膠、ArF光刻膠等光刻材料和TEOS(純度9N)等前驅體材料,主要應用于先進NAND、DRAM存儲芯片與90nm技術節點以下邏輯芯片生產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積等工藝環節。境內前十大晶圓廠中多家已成為公司客戶。
此外,根據招股書披露與行業信息分析,光刻和薄膜沉積都是集成電路關鍵工藝,包括光刻、前驅體材料等均屬于集成電路制造必備材料,相關存儲和邏輯芯片制造系關鍵力量。根據SEMI統計,2024年12英寸硅片的出貨面積占比已達76.3%,附加值高、制程更先進的芯片采用12英寸硅片生產能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恒坤新材主營產品屬于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制造不可或缺關鍵材料。
核心產品具備市場優勢地位
根據招股書披露,恒坤新材2024年度營業收入接近5.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9%,其中,SOC超過2.3億元,BARC超過4500萬元,合計超過2.7億元,占比超過50%。2024年,國內SOC市場規模約17億元,BARC市場規模約37億元,按照該市場規模并結合兩款材料國產化率分析,恒坤新材SOC和BARC國內市場占有率已在境內國產廠商中名列前茅。
同時,據披露,2024年恒坤新材自產關鍵材料整體銷售規模達3.44億元,收入占比達到63.77%,KrF、i-Line以及ArF等光刻膠合計收入超過2000萬元,TEOS收入超過4000萬元,較2023年均增幅均超過100%,產品與技術護城河日益顯現。
產品研發自主可控體現“硬科技”實力
材料企業作為集成電路產業上游,其研發需要持續滿足下游晶圓廠需求。近幾年,多家上市公司在原有產品具備優秀市場占有率的同時,開始涉足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的產業化應用并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對于恒坤新材這家以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研發能力更是生存關鍵。
根據招股書披露,恒坤新材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3.98%;恒坤新材10個研發大項包括光刻材料、前驅體材料等,并已涉足核心原材料樹脂以及金屬前驅體研發,其中,原材料研發系配方型材料企業追求自主可控重要戰略。截至2024年末,恒坤新材在研、在驗以及量供產品累計已超百款,已驗收和正在進行國家各部委專項達到5項,體現其匹配國產集成電路發展戰略的“硬科技”實力。
恒坤新材在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的創新突圍,不僅為其發展拓展廣闊空間,也為我國集成電路供應鏈安全和技術提升注入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根據招股書披露,恒坤新材光刻材料生產子公司福建泓光已陸續被認定為“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重點‘小巨人’企業”,進一步印證其在先進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資本市場各類要素資源加快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的時期,恒坤新材上會體現科創板重點支持科技創新的發展定位。科創板已成為國內“硬科技”企業發展新支點,實現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企業有效賦能。
(編輯 郭之宸)
00:05 | 春風動力不斷完善產品矩陣 |
00:05 | 遠洋集團發力代建業務盤活不良資產 |
00:05 | 錦波生物上半年醫療器械產品毛利率... |
00:05 | 海清智元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文件 |
00:05 | 潤禾材料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8.6... |
00:05 | 多家上市公司積極跨界布局創新藥 |
00:05 | 閱文集團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8.5... |
00:05 | 多元主體紛紛借力并購市場謀發展 |
00:05 | 具身機器人有望在工業領域實現規模... |
00:05 | A股公司年內披露441單回購增持貸款... |
00:02 | 近三周公募機構新發85只權益類基金 |
00:02 | 香港自保保險公司增至6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