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近日,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再傳好消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業總規模首次突破34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一突破,再次印證了優秀基金經理專業能力的市場價值。
數據顯示,東方紅資產管理基金經理余劍峰管理的3只產品表現可圈可點,年內均實現穩健增長。截至6月30日,東方紅明鑒優選定開混合基金成立以來的凈值增長率達26.79%,年內相對業績比較基準超額收益達6.48%,另兩只產品東方紅安盈甄選一年持有混合和東方紅慧鑫甄選6個月持有混合A今年年內的收益率均超2%,3只產品成立以來全部保持正收益,在波動的市場中為投資者守住了長期價值。
這位擁有資產定價博士背景的基金經理,如何將學術理論與投資實踐結合?在波動加劇的市場中,又如何控制回撤并獲取超額收益?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余劍峰。
翻開余劍峰的履歷,“學術”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博士階段研究資產定價的他,畢業后從賣方研究起步,在券商深耕大類資產配置,2020年加入東方紅資產管理任固定收益研究員,并成功轉型基金經理。
余劍峰認為資產定價的核心是“風險溢價”。他認為,“獲得超額收益的原因是承擔了額外的風險,投資的關鍵在于如何科學管理風險。中國市場同樣可以用成熟的金融學理論來研究,并且能得到很好的結果。”這一理念貫穿于他的投資框架中,即以學術理論為指導,通過量化模型和動態調整,在風險與收益間尋找平衡。
這一理念直接體現在余劍峰的產品投資策略中。他管理的3只基金各有特色,但核心策略均圍繞股債對沖展開。以東方紅明鑒優選定開混合基金為例,該產品從管理風險角度出發,利用股債資產的低相關性或者負相關性,構建高夏普比的目標風險組合。在產品條款允許的條件下,也會考慮疊加轉債套利策略和杠桿效應,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力求放大收益彈性。余劍峰解釋道:“轉債的期權特性使其在正股上漲時收益顯著,而在下跌時又能提供一定保護,這種非線性特征與股債的線性資產形成互補。”
此外,余劍峰特別提到目標波動率模型的重要性。他坦言:“客戶常期待‘回撤不能超過4%’,但很少有人要求‘波動率達到5%’。其實波動率才是原因,回撤只是結果。”以東方紅安盈甄選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為例,他設定5%的目標波動率,通過每日監控股債比例、行業分布和組合回撤,動態調整倉位,力求組合波動率穩定。這種精細化管理讓產品在去年市場劇烈波動時仍能保持相對較好的回撤控制。
在風險控制上,余劍峰堅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理。事前防范極端波動,例如預留倉位空間以應對單日市場突然下跌;事中每日監控組合狀態,通過波動率模型和回撤指標動態調整;事后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應對。他舉例道:“去年市場情緒反轉時,我管理的基金組合因股債對沖和較高倉位很快跟上上漲;而在市場下跌時,債券的收益可以覆蓋股票虧損,助力回撤不突破目標。”
這種科學的風控方法是余劍峰對市場的深刻理解。他認為,波動率比收益率更容易預測,因為資產的風險特征整體相對穩定。“低波動的資產不會突然變成高波動,反之亦然。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建模來管理風險,而收益則更多依賴于市場環境。”
盡管余劍峰的理論體系源自海外發達市場,但他深知中國市場有其獨特性。例如,在市值加權指數的選擇上,他注意到中國市場存在總市值、流通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差異,認為自由流通市值更能反映真實市場情況。此外,宏觀經濟導向也是他投資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他說:“當政策鼓勵國有經濟發揮戰略支撐作用時,紅利風格通常表現較好;而當經濟活力增強時,成長風格有望占優。這些差異并未脫離風險溢價的本質,而是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識別。”
對于下半年的市場走勢,余劍峰保持謹慎樂觀。他認為,債券收益率的下行會推動風險偏好上升,但債券市場的機會需要等待政策催化;權益市場則需關注行業輪動和結構性機會。他坦言:“我的框架不預測方向,而是通過分散配置和動態平衡,在任何環境下都力爭穩健回報。”
在低利率時代,余劍峰認為“固收+”或混合類產品更能滿足投資者對穩健增值的需求。“通過股債對沖和轉債策略,可以助力投資者在可控波動下獲得更好的持有體驗。”
余劍峰的投資之路,是學術理論與市場實踐的有機結合。他表示:“學術不是無用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面對市場。”未來,余劍峰將繼續以學術為錨,在風險與收益的平衡中探索更多可能。
(編輯 賀?。?/p>
15:15 | 至正股份重大資產置換事項通過交易... |
15:14 | 匯通能源股權投資興華芯 進軍智... |
15:12 | Yalla Group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 |
15:11 | 京基智農推進IP業務 應允之地助力... |
15:08 | 悅達投資:上半年轉型成果持續顯現... |
15:06 | 云南能投新能源總裝機容量超200萬... |
15:05 | 廣哈通信: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2443... |
15:04 | 產通鏈第四屆生態治理會在杭圓滿舉... |
14:59 | 粵萬年青亮相康博會 多維布局“中... |
13:53 | 小牛電動2025年Q2財報:營收增長33... |
11:46 | 以學術為錨 在風險與收益間尋找平... |
11:44 | 聚焦產業企業如何馭“風”前行 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