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美聯儲面對通脹“騎虎難下”,正陷入一場拉鋸戰。美國1月份數據顯示,一邊是CPI達到40年來最高點7.5%,連續9個月高于5%;另一邊卻是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放緩。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對此大聲疾呼,貨幣寬松、工資上漲與通貨膨脹正在相互強化,美聯儲必須加快收縮以遏制災難性的通脹來臨。只不過,這種論調在政策層面并不占主流,反而是通脹“綏靖”政策大行其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持續至今,仍然普遍寄希望于今年下半年通脹觸頂回落。
面對罕見持續飆升的通脹,美聯儲早已經失去了40年前勇于加息的銳氣。連續兩個月面對7%以上的通脹壓力,其利率目標區間還維持在幾乎為零的位置上。
當下,美國最激進的投資機構對于加息的預測是今年加息7次,每次加息25個基點,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達到1.75%~2%。這樣的加息幅度,能不能讓通脹止步,仍需觀察。畢竟,在過去22個月內,美國推出了11萬億美元的刺激措施,亂發貨幣并沒有保證穩定供應,反而造成資金炒作,通脹不斷走高。
相對于政策層面的畏葸不前,實際利率水平已經快速上升。作為全球國債市場的風向標,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突破2%,而長期負利率的德國,出現回正走勢,一口氣從去年12月初的-0.411%上漲到0.288%。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從2020年末的18.38萬億美元大幅回落至4.54萬億美元,較2021年末的11.31萬億美元下降了60%。目前,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已經降至2016年初水平。
即使是通脹水平依然較低、沒有政策緊縮壓力的日本,其國債收益率也大幅升至2015年末的水平,5年以上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全部轉正,并在10日宣布將臨時購買國債以抑制利率上漲。
顯然,美聯儲和通脹之間的拉鋸戰,正在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和變數。歷史上,美聯儲連續加息,往往帶來基本面反轉,帶來經濟下行。是從云端跌落硬著陸,還是平穩落地軟著陸?這對于全球市場來說都不輕松。
15:22 | 地平線機器人-W入選MSCI中國指數成... |
15:18 | 愛旭股份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3.63%... |
15:13 | 越疆具身智能矩陣亮相WRC 按下具身... |
15:06 | 羅曼股份擬收購武桐高新39.23%股權... |
15:04 | 外賣銷量激增500% 奈雪“好運紫”... |
15:03 | 立秋單日2000萬杯 瑞幸迎來爆單 |
15:00 | 植物醫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全新公... |
14:54 | 華利集團:部分閑置募集資金現金管... |
14:54 | 精進電動:擬使用不超過10000萬元... |
14:54 | 興森科技:完成部分募集資金專戶銷... |
14:53 | 中金普洛斯REIT新一期投資者開放日... |
13:47 | 多措并舉降本增效 煌上煌上半年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