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近期,證監會部署了14個重點工作任務,提出目前市場面臨的是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場外配資、監管對象各類資管業務和地方各類交易場所等重點領域的風險處置,監管層要密切緊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中郵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研究官尚震宇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從三方面著手:即防范信用風險取決于金融機構的風險定價能力,防范市場風險取決于對宏觀、行業與公司的研究分析能力,防范操作風險取決于透明、公開、高效的合規流程。股票質押和債券違約對資本市場危害因程度而異,少部分股票質押爆倉和債券違約會產生市場沖擊,帶來局部市場恐慌和資金緊張。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教授韓乾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證監會部署的重點工作中看,防范和化解風險主要是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無論是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還是場外配資,都是可能造成全市場連鎖影響的重要風險點,但側重點各有區別。
具體來看,韓乾分析稱,股票質押主要是市場價格風險,債券違約是信用風險,私募基金是法規風險,場外配資是杠桿風險。這些系統性風險點一旦觸發,可能會引起市場其他機構的連鎖反應,在短時間內造成價格崩塌和市場恐慌,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對市場破壞極大。所以需要監管層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風險管控。在防范和管控過程中還要注意及時與市場溝通,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時機,做好事前事后的政策科學評估工作。
韓乾認為,投資者應當保持對市場的敬畏心理,提高對市場風險的認識。機構投資者可以進一步加強業務能力,強化法律法規意識和風險意識,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個人投資者也要加強對市場謠言、虛假金融產品、虛假金融機構等的辨別能力,正確認識風險與回報之間的關系,使自身的風險偏好與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匹配。
00:05 | “中國V谷”馬欄山的守與創 |
00:05 | 前7個月新能源重卡累計銷量同比勁... |
00:05 | 鴻蒙5終端數量已破千萬華為啟動鴻... |
00:05 | PCB企業加碼布局高端產能 |
00:04 | 券商從業人員向“高質高效”轉型 |
00:04 | “西部+國融”正式獲準監管明確后... |
00:04 | 代銷新規即將實施已有銀行搶先行動 |
00:04 | 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降至1.42% |
00:04 | 從宏觀視角看單月信貸數據波動 |
00:04 | 國際投資者為何競相參與港股IPO和... |
00:04 | 機器人運動會展現出多重價值 |
00:04 | 我國投資潛力大后勁足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