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發社會熱議。清華大學全球健康及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26日晚告訴中新社記者,得知消息時,業內專家都非常震驚,這已經觸及到科學和倫理的底線。
據媒體報道,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向外界公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她們的基因已經經過人為修飾,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據賀建奎介紹,他的團隊采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能夠精確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高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但與之相伴而生的爭議也從未停止過,尤其是針對人類基因編輯幾乎被視為“禁區”。
張林琦認為,該項目的實施可預見的會使基因編輯領域研究受到影響。
據悉,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該基因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不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非常重要。”張林琦說,CCR5基因不是為艾滋病病毒存在的,把它敲除會對個體以及后代產生永久的影響。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的。
北京大學醫學遺傳學系副主任黃昱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在這件事情上,倫理原則會考慮的問題大致包括三方面:其一,艾滋病病毒的垂直傳播阻斷是否有其他已驗證的安全方案,如果有就不可以用高風險的選擇;其二,CCR5基因純合缺失是否有其他疾病風險。如果不眀確,也不能做;其三,基因編輯本身也有不可預測的風險。
目前,涉事醫院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表示,這一基因編輯嬰兒項目并不在該院進行,嬰兒也不出生在該院。
南方科技大學也發布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對于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于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范。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也于26日深夜發表聲明表示未資助該項目。
由科學新媒體“知識分子”牽頭進行的科學家聯合聲明正不斷增加“聯名名單”,強烈譴責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6日晚間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稱,“我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并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深圳市衛計委26日晚間回應稱,與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相關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于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23:29 | 浙江鼎力: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 |
23:29 | 建設機械: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23:29 | 萬里股份:關于聘任財務總監的公告 |
23:29 | 星星科技:關于公司副總經理辭職的... |
23:29 | 中簡科技:關于選舉第三屆董事會職... |
23:29 | 西王食品:孫新虎辭去公司第十四屆... |
23:29 | 利柏特:關于獨立董事離任暨補選獨... |
23:29 | 海南高速:胡東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 |
23:29 | 中微半導:關于董事會完成換屆選舉... |
23:29 | 合興股份:關于選舉職工董事及補選... |
23:28 | 維康藥業:朱婷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 |
23:28 | 科威爾:關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