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王娟
今年上半年,黃金價格走高。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上半年累計漲幅達25.84%,并在4月下旬一度觸及3500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受金價強勁走勢影響,上半年,金礦上市公司業績持續高增,整體發展態勢向好;與此同時,下游多家黃金飾品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亮眼。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支撐金價上漲的因素依然堅實,市場預測,未來一年半內金價可能挑戰3700美元/盎司甚至4000美元/盎司的關口,金價有望進一步走高。
對于下游金飾企業而言,武澤偉認為,金飾企業若能持續深化產品差異化與品牌價值建設,提升品牌溢價能力,減少對原材料價格波動的依賴,并加強產品創新,其業績有望持續保持韌性。
金礦企業業績向好
今年上半年,多家金礦企業業績實現增長。
例如,8月20日,招金國際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金黃金”)發布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同比增長98.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469萬元,同比扭虧。
山金國際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金國際”)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4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43%。
此外,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金礦企業也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普遍預增。其中,預計凈利潤增幅最大的是西部黃金股份有限公司,最高同比增長141.66%;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績表現亮眼,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2億元。
基于對未來金價走高的預測,機構紛紛調高對黃金礦業的業績預期。中郵證券認為,盡管2025年黃金已經取得較大漲幅,但本輪上漲尚未結束。黃金作為大類資產配置中的重要品種,在地緣政治持續擾動和關稅政策起伏的背景下,走牛仍存在較大可能性。隨著金價中樞穩健上移,黃金礦企黃金產銷量穩中有升,預計未來黃金礦企業績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長期來看,黃金價格上漲趨勢仍在,但短期內黃金價格震蕩不可避免。”上海暢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寶曉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下游金飾企業發力品牌建設
上半年,隨著金價不斷攀升,金飾消費也受到影響。中國黃金協會表示,高金價抑制了黃金首飾消費,但輕克重、設計感強、附加值高的首飾產品依然受到青睞,這類產品使得商家盈利情況較好。金店金條需求依然旺盛,但利潤較低。
整體來看,注重品牌打造的黃金飾品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強勁。例如,廣東潮宏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潮宏基”)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02億元,同比增長19.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1億元,同比增長44.34%。
潮宏基表示,上半年公司以審慎、回歸、進取為基調,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全力把握發展機遇,不斷夯實品牌核心競爭力,持續深化加盟渠道建設與海外市場布局,精準提升單店經營效益,推動公司實現經營業績逆勢增長。
此外,受益于黃金品類收入的突破性增長,萊紳通靈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紳通靈”)在上半年實現扭虧。萊紳通靈表示,在高金價和消費偏好遷移的雙重壓力下,黃金飾品行業結構性升級趨勢凸顯,具備強設計感與文化情感附加值的差異化黃金首飾產品受到市場青睞。上半年公司黃金品類收入實現突破性增長,銷售占比提升至八成,其中鑲嵌黃金同比增長200%,驅動公司總營業收入同比攀升37%。
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鋪黃金”)上半年也迎來了業績大豐收。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老鋪黃金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1%至123.5億元,實現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凈利潤23.5億元,同比增長290.6%。市場機構認為,老鋪黃金的品牌勢能強勁,并形成了明顯的大眾破圈之勢,驅動公司業績高增。
東興證券認為,在金價持續上行的背景下,黃金飾品行業仍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和增長邏輯。一方面,黃金產品的保值屬性凸顯,持續拉動以投資金條為代表的具有投資保值屬性產品的銷售增長;另一方面,產品設計能力和品牌力價值被放大,具有差異化定位和較強產品研發設計能力的品牌或能持續走出獨立行情。
23:43 | 凱格精機上半年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23:43 | 永升服務對社區增值服務有信心 |
23:43 | 臥龍電驅加速推進全球化戰略 |
23:43 | 海能達構建全球“AI專網”版圖 |
23:42 | 博雅生物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2.51% |
23:42 | 洛陽鉬業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超六成 |
23:42 | 火電企業多元化布局謀發展 |
23:42 | 寵物經濟洞察:從養得起進階到養得... |
23:42 | 黃金產業鏈多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 |
23:42 | 思創醫惠:關于使用部分閑置自有資... |
23:42 | 瑞泰新材:關于使用暫時閑置募集資... |
23:42 | 通達創智:關于使用自有資金支付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