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張薌逸
隨著我國老齡群體規模持續擴大,預計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銀發經濟的市場潛力與商業價值日益凸顯,銀發經濟的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工作,提振養老服務消費,推動新時代新征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今年7月份,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
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正吸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布局、深度參與。據天眼查數據,截至目前,我國年內新成立的養老相關企業有49640家;若從累計規模來看,國內養老企業總量更是高達59.61萬家,充分彰顯出市場對銀發經濟賽道的高度認可。
深耕細分賽道
多維布局壯大產業能級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老年人殘疾人養護服務業、適老類家庭服務業、適老類社會看護與幫助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0.9%、14.1%、8.8%,較全國服務業平均增速分別高出37.7個百分點、10.9個百分點和5.6個百分點,呈快速增長態勢。從生產制造看,上半年,全國從事銀發產品生產制造主體戶數同比增長14.1%;適老類健身器材制造、康復輔具制造、營養保健食品制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4.7%、12.1%、6.9%,較全國制造業平均增速分別高出9.5個百分點、6.9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
銀發經濟領域的市場主體不僅加速入局,更主動聚焦老年群體需求變化,從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場景拓展等多個維度深化布局,推動銀發經濟從“單點突破”向“產業集群”跨越,持續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發展實力。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大量老年人眼科診療需求,公司緊隨市場變化,一方面通過擴大醫療網絡,覆蓋更多老齡人群;另一方面不斷引進先進技術,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深耕產品與服務的過程中,技術的賦能作用愈發凸顯,尤其是數據技術在養老場景的應用,正從“輔助工具”轉變為“核心驅動力”。
以樂普系列健康監測設備為例,樂普心電記錄儀、樂普血氧儀、樂普心電血壓計等設備能夠檢測老年人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指標,同時滿足短程檢測和長程實時監測,并將數據同步至樂普健康App或醫療機構的平臺,一旦數據出現異常波動,能及時發出預警,為突發疾病的救治爭取寶貴時間。
北京海淀區某養老機構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在傳統養老模式下,“老人安全監護”是最大難題。而隨著智能照護設備的引入,這一困境得到有效緩解。這種“數據技術+養老服務”的融合模式,正是數據技術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也預示著智慧養老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核心方向。
市場主體的加速進場過程中,政策是“定盤星”,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實踐,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
河北承德一家已深耕建材行業十余年的企業,便是政策引導下計劃轉型的典型代表。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公司考慮轉型開設養老機構,核心原因有兩點:一是精準洞察到銀發經濟的巨大市場潛力,二是充分依托地方政府提供的強力政策支持。
據該負責人介紹,當地為推進市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針對養老機構推出專項補貼政策,具體內容包括一次性建設補貼、差異化運營補貼兩大核心維度。對社會資本投資新建的養老機構,最高可給予160萬元補貼。在運營方面,針對養老機構實際入住的本地老年人,按身體狀況給予運營補貼,最高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為吸引跨區域養老群體,對長期入住當地養老機構的京津地區老年人,統一按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發放補貼,進一步拓寬機構客源渠道、提升運營穩定性。
多維度資本支持
靶向施策提升核心競爭力
資本市場對銀發經濟的關注度與投入度顯著提升,為行業發展注入充沛動能。具體來看,在融資支持上,資本市場為銀發經濟企業構建起“股權+債券+基金”的多元賦能體系,“輸血供氧”作用持續凸顯。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股權融資方面,截至目前,已有56家銀發經濟相關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通過首發上市募集資金達2164.29億元,主要用于企業技術研發、產能擴張與市場拓展,助力企業從“初創期”邁向“成長期”;債券融資方面,近10年來,16家銀發經濟相關企業累計發行17只養老主題債券,合計募集資金118.20億元,多投向養老機構建設、適老基礎設施改造等長期項目,為行業提供穩定資金支持;主題基金方面,截至目前,全國已設立Wind養老產業概念主題基金1190只,總規模突破1.45萬億元,這些基金通過專業化投資布局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等細分賽道,既為普通投資者參與銀發經濟提供渠道,也為行業優質企業引入長期資本,形成“資本支持產業、產業反哺資本”的良性互動格局。
多維度的資本支持,不僅緩解了銀發經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通過市場化資源配置,推動資金向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領域集中,為入局者加速拓展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堅實保障,進一步夯實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資本根基。
當前銀發經濟發展雖勢頭向好,但《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消費者意識滯后仍是制約行業進一步釋放潛力的關鍵痛點。
樂普醫療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公司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主要在于老年人的需求比較模糊,同時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對醫療的專業認知,容易被重營銷的產品吸引。”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提及類似問題。該負責人表示,盡管近年來全民的健康意識、科學意識已有很大提高,但老年人群整體對疫苗重要性的認知依然存在不足,部分老年人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慮,接種意愿不高。
不過,痛點背后亦藏機遇。隨著老年群體消費觀念逐步轉變、年輕子女對父母養老品質關注度提升,以及企業對消費者教育的持續投入,“需求喚醒”正成為銀發經濟新的增長突破口。
一方面,相關企業通過“體驗式營銷+場景化科普”主動破局。例如,上述樂普醫療相關負責人稱,公司在產品推廣過程中與醫院、藥店等開展廣泛合作,不斷加強對中老年人的科普教育,并提供產品試用等服務,提升中老年人對專業醫療知識的認知能力,強化專業化推廣。未來公司也將持續優化迭代產品,做好產品的適老化工作,使其更符合中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政策與市場協同發力,搭建“需求對接橋梁”。部分地方政府將適老化改造、智能養老產品納入養老消費補貼覆蓋范圍,降低老年群體嘗試門檻;電商平臺則通過大數據分析老年消費偏好,推出“適老產品專屬會場”,結合用戶評價與使用反饋優化產品推薦,幫助消費者更精準地找到符合需求的商品與服務。
解決消費意識痛點的過程,本質上是銀發經濟從供給驅動向需求牽引轉型的過程。消費者對品質養老、智慧養老的認知不斷深化,不僅將激活潛在消費市場,更將倒逼企業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提升服務精準度,推動銀發經濟形成“需求喚醒—供給升級—市場擴容”的正向循環。
23:23 | 中小企業搞創新要“軟硬”一齊抓 |
23:23 | ?7月份券商ETF相關業務核心數據出... |
23:23 | 全國鐵路暑運發送旅客破8億人次 |
23:23 | 多地蓄力“金九銀十”穩樓市 |
23:23 | 第六屆“藥博會”聚焦傳承創新和開... |
23:23 | 七夕臨近金飾熱銷 “保值”成消費... |
23:23 | 解碼銀發經濟:在需求迭代中挖機遇... |
23:23 | 首批21個跨區域質量強鏈聯動項目發... |
23:23 | 鮑威爾“放鴿” 美聯儲降息窗口或... |
23:23 | 多家龍頭企業布局增程技術細分賽道 |
23:23 | 體育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運動鞋服... |
23:23 | 體育消費有望成為拉動內需“潛力股...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