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元
近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5G列入其中。
2020年,全國各地都在為5G網絡建設和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作為在疫情期間經歷流量大考的在線教育行業,在5G時代是否能夠迎來發展的新篇章?
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網龍首席執行官熊立博士表示,5G將重構在線教育生態,為AI、VR/AR、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強大的網絡環境,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將因此產生巨大改變。“以創新為生命力的網龍已經在5G風口下蓄勢待發,期待去開創智慧教育新生態。”熊立博士對5G時代的智慧教育發展充滿了期待。
探索:在線教育搭乘5G快車的樣本
將創新視為企業基因的網龍,在打造數字教育生態圈的過程中,不會錯過任何一種新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在2019年2月,網龍就嘗試利用5G和全息技術進行一堂遠程互動教學的演練。
在這個課堂上,一位福州的特級教師給遠在武漢的重點班學生上了一堂45分鐘的物理課。“簡單地說,通過全息技術,我們將福州的這位老師,帶到了武漢的課堂上,整堂課包括老師的授課過程、老師學生互動的過程、老師檢查作業的過程。在5G網絡的支持下,上課的過程非常流暢。“熊立博士介紹,5G的高傳輸率、低延緩率、高覆蓋率對未來全息投影等技術在更多場景上的應用有很大的幫助。
熊立博士表示,新的革命性技術出現的時候,誰先擁抱新技術,誰就將得到發展先機。以“生產好內容、提供好工具、搭建好渠道”為發展戰略的網龍,對搭乘5G快車的渴望更甚其他企業。
2019年4月,網龍成為5G智慧教育合作聯盟的首批成員;2019年6月,網龍與中國移動政企分公司在2019年世界移動大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共推“5G+智慧教育”。
變革:5G驅動下的未來教育生態
5G的應用開啟了“萬物互聯”的大門,對于疫情期間加速進化的在線教育行業而言,是一個絕佳的機遇。在熊立博士看來,5G將推動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帶來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變革和教育生態的重構。
“新技術的普及,對教育模式的變革,是一種必然。5G的應用,可以讓我們擺脫單項技術‘孤立’的局面,促進優質內容和多項技術的融合。”熊立博士所說的教育模式變革,其實從網龍此前推行的遠程教學中可見一斑。
全息遠程技術、VR和課堂教學相融合,通過5G超高速、超低延時的數據傳輸,打造出異地雙師互動教學模式。熊立博士認為,5G將給教學過程、教研場景、教育評價等核心業務帶來全新的體驗,而且跨區域的、智能化的教學,讓更多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地區的學生得到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
隨著5G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教學的時空界限將被打破,未來教育也將更加講究體驗、效率和效果。熊立博士表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校、線上教育機構、線下教育機構、資本等主體之間原有的共生和競爭關系將會不斷地被解構,形成新的在線教育生態圈。
突破:技術烏托邦的猜想挺進現實
在線教育賽道中的你追我趕,正如熊立博士所言:不到最后,也許始終是起點。
網龍將2020年定義為集團的AI年。這對邁入第二個20年的網龍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5G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最終是要攜手AI、VR、AR等技術共建智能教育環境。5G應用將加速“AI+教育”智慧教育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場景將再次深化,這也是網龍布局”AI+教育”的重要原因。”熊立博士說。
“讓每個學習者,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夠在網龍構建的學習社區中獲取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個性化的服務,這是網龍做教育的愿景。”熊立博士表示,在5G時代,網龍將圍繞AI+教育,專注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開放合作等方面開展更多的探索與實踐活動。
放眼在線教育行業,從短期在線教育機構的技術錘煉,到5G應用加速對傳統課堂的結構和重塑,到未來教育實現真正的公平,滿足每個人個性化的需求。“技術烏托邦”的猜想,隨著5G時代的帶來,隨著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漸漸變成現實。
(編輯 孫倩)
21:52 | 宣泰醫藥控股股東承諾2年內不減持 |
21:51 | “用友BIP 5”發布 助力AI在企業應... |
21:40 | 360集團與常州市鐘樓區達成戰略合... |
21:04 | 多方齊聚杭州玉皇山南 共繪大宗商... |
20:57 | 達實智能AI應用加速落地企業園區 |
20:52 | 華虹公司擬啟動華力微資產注入 |
20:48 | 海南礦業3億元增資豐瑞氟業 布局螢... |
20:45 | 響應國家深化央地協同發展戰略 ? ... |
20:44 | 8月18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華... |
19:55 | 銅冠銅箔今年上半年凈利潤扭虧為盈... |
19:28 | 華潤集團再添新成員 康佳專業化整... |
19:18 | 禮來亮相2025中國肥胖大會 與體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