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月7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摘要
本次降準早有端倪,標志著中美貨幣政策“脫鉤”。9月26日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提出完善定向降準,本次降準可謂是對該部署的落實,也標志著中美貨幣政策“脫鉤”,央行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以國內經濟為主的操作模式。
我們的五點見解:一是貨幣政策仍然處在“抵抗式下跌”模式寬松,節奏符合預期;二是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元,量略超預期;三是有利于優化流動性結構,支持信用擴張,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四是只有降準還不夠,預計今年底明年初降息;五是人民幣匯率承壓。
正文
本次降準此前已有端倪。9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其中第二十七條提到“完善定向降準、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創新型企業和小微企業”,本次降準央行稱旨在“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可謂是對國務院工作部署的具體落實。無獨有偶,2017年9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采取定向降準等手段,激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9月30日央行即公告將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予以落實。
我們的五點見解:
第一,貨幣政策仍然處在“抵抗式下跌”模式寬松,節奏符合預期。2018年以來,我國開始新一輪降準周期,前三次降準分別為1月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4月份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和6月份定向降準支持“債轉股”和小微融資,均具有明顯的定向調控特征。我們此前指出貨幣政策處于“抵抗式下跌”模式寬松,核心還是在于“對沖”,目前維持該看法。這標志著,中美貨幣政策“脫鉤”,央行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以國內經濟為主的操作模式。我們認為這種模式,在較強的資本賬戶管理以及人民幣匯率擴大波動區間的情況下,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
第二,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元,量略超預期。據央行有關負責人稱,本次降準共釋放資金約12000億元,其中約4500億元用于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屬于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另外約7500億元為本次釋放的增量資金,與10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可見,本次降準延續了定向調控特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并非大水漫灌。
第三,本次降準有利于優化流動性結構,支持信用擴張,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三季度央行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基礎設施貸款需求和小微企業貸款需求止跌回升,信用擴張初見成效。目前銀行體系MLF余額逾5萬億元,已超過4月份首次降準置換MLF前的水平。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隨著信貸投放的增加,金融機構中長期流動性需求也在增長,此時適當降準置換MLF,能夠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基建和小微企業構成有力支持。此外,考慮到國慶期間美債收益率明顯上升,此時降準,也有利于抑制我國國債收益率跟隨美國上升,對沖海外風險因素對國內的溢出影響,緩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
第四,只有降準還不夠,預計今年底明年初降息。我國目前面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貴融資難、有效投資不足、外需不確定性大等多重困境,為走出困境需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需要完善需求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我們預計決策層會出臺一攬子措施,貨幣政策操作只有降準還不夠,我們維持“降息”可能是未來選項的觀點,具體時間上,2018年底2019年初概率較大。
第五,人民幣匯率承壓。央行2016年2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4曾指出,頻繁降準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信號意義較強,容易強化對政策放松的預期,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外匯儲備下降,這也是2016年盡管也有經濟下行壓力,而央行始終未曾降準的原因。但這一次與2016年的不同在于,央行實施了逆周期調節因子、遠期售匯準備金等外匯宏觀審慎管理措施用于應對人民幣貶值壓力,因此貨幣政策擁有了更多自由度來應對國內經濟基本面壓力。但需要警惕,若美元指數持續走強,則人民幣匯率仍將承壓。
23:54 | 政策加碼氫能全產業鏈加速崛起 |
23:54 | 零跑汽車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 |
23:54 | 從流量補貼到AI賦能 汽車之家雙輪... |
23:54 | 斗魚第二季度實現扭虧為盈 |
23:54 | 特步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21.5% |
23:54 | 商業航天領域將培育出多個千億元級... |
23:54 | AI浪潮下電力變壓器供不應求 |
23:54 | 華為重奪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 |
23:54 | 上市公司搶抓液冷服務器市場發展機... |
23:54 | 白酒企業瞄準光瓶酒賽道 光瓶酒202... |
23:54 | 胖東來等商超發力自有品牌謀突圍 |
23:54 | 中小公募機構頻頻增資蓄力謀破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