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8月12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通信管理局聯合印發《重慶市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升級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從基礎網絡設施升級、技術產品研發創新、行業融合應用拓展等多維度發力,其中“云網算控”一體演進及工業算力設施建設相關內容備受矚目,為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全新發展機遇。
明確工業算力升級路徑
方案提出,要準確把握“5G+工業互聯網”在新型工業化全局中的定位和作用,圍繞推動“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升級以5G為代表的新型工業網絡支撐服務能力,豐富“5G+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充分釋放“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場景的乘數效應,加快夯實公共服務保障,深化“5G+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和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到2027年,新增建設30個市級5G工廠。
在推進基礎網絡設施升級方面,方案明確加速新型工業網絡建設,提出支持制造企業結合生產和服務實際,利用5G、算力網絡、移動邊緣云計算(MEC)、時間敏感網絡(TSN)及APL(高級物理層)等技術改造升級內外網絡,促進信息網絡與控制網絡融合,加強工業數據采集及工業數據暢通流轉。推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推進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單棧部署,加大SRv6(新一代IP承載協議)、網絡切片、隨流檢測等技術應用。推動“云網算控”一體演進,加大工業算力設施建設,支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家的工業數據暢通流轉。
業內多位人士認為,重慶此次發布的方案將有效帶動工業算力設施建設投資,算力基礎設施供應商、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及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等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從中顯著受益。
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盧克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工業算力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產業鏈各環節呈現差異化競爭態勢。行業競爭的焦點正從“追求峰值算力”轉向“保障毫秒級延遲與99.9%可靠性”的工業級服務水平。未來三年,技術整合能力將成為關鍵——能否將AI框架、實時操作系統、現場總線協議整合為一體化技術底座,將直接決定企業在行業中的定價權。
吸引眾多企業紛紛布局
在工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的大趨勢下,工業算力市場前景廣闊,吸引眾多企業紛紛布局。8月13日,北京思特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互動平臺透露,公司構建了覆蓋“算力-數據-模型-智能體”的全棧AI生態服務體系,其中自主研發的九思大模型作為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底座,具備多模態處理、知識生成與決策推理能力,已通過國家“雙備案”認證,并在政務、文旅、運營商等領域實現高質量場景化支撐。
8月12日,廣電運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互動平臺稱,公司打造了廣州政務信創云、區級政務云、國資國企云、AI智算云等專屬云服務,推出自主可控的運通云、智算調度平臺、超融合一體機等專屬云產品,同時承建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兩期項目,助力廣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算力規劃的核心節點。
此外,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環新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際旭創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工業算力領域積極布局。其中,算力硬件領先企業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表現尤為突出,其持續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將積累的經驗轉化為覆蓋全產業鏈的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07.60億元,同比增長35.5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1.13億元,同比增長38.61%。值得關注的是,第二季度,公司云服務商服務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150%,AI服務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60%;800G高速交換機上半年營業收入較2024年全年增長近3倍。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兩化融合委員會副會長吳高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產業生態看,當前上市公司的布局已覆蓋工業算力產業鏈多環節——從工業算力硬件設備制造到軟件平臺搭建,再到技術研發與應用服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隨著工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更多企業將涌入工業算力領域,市場競爭的核心將聚焦于技術創新速度、資源整合效率與行業場景滲透能力。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隨著5G、人工智能與工業算力的深度融合,智能工廠、遠程運維等新場景將持續拓展市場邊界,但行業需先解決技術標準不統一、數據安全防護等基礎性問題,才能真正釋放工業算力作為“工業變革核心引擎”的價值。
(編輯 喬川川)
00:05 | 衛龍美味蔬菜制品成業績新引擎 |
00:05 | 三大運營商上半年加碼布局AI應用 |
00:05 | 吉利汽車半年度營收規模首破1500億... |
00:05 | 京東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創近三年... |
00:04 | 快遞企業開始放棄低價競爭策略 |
00:04 | 光伏玻璃價格回升彰顯行業“反內卷... |
00:04 | 華為、小米等大廠商搶占AI眼鏡千億... |
00:04 | 儲能行業正式啟動“反內卷” |
00:0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00:0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9 | 時隔6年再現險企舉牌同行巨頭 |
23:59 | 多家券商對另類子公司注冊資本“做...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