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作為承載近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利群”實現了從膠東半島起步的單一商場百貨到區域全產業鏈巨頭的跨越。伴隨著新銷售業態的蓬勃興起及零售形式的多元化,身處變革中心的利群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群股份”)必須思考,如何在激蕩的新形勢下,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近日,利群股份董事長徐瑞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深入闡述公司在供應鏈建設、業態創新等方面的思考與實踐,詳解老牌零售企業在時代浪潮中的堅守與突破。
實現供應鏈整合
構建核心競爭力
1933年,青島臺東街頭誕生了永新綢布店等5家私營店鋪。此后,這顆商業火種歷經公私合營、股份制改革,最終發展為年營收超70億元的零售企業——利群股份。
一家企業的穩健發展,離不開時代浪潮的推動,更需要一代代管理者的接力傳承,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前行。徐瑞澤從采購中心基層業務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經過18年的歷練,她既懂一線業務的實操,又具備戰略層面的思考能力,為接過企業管理重任奠定堅實基礎。今年5月份,43歲的徐瑞澤正式接班,成為利群股份新任掌門人。
自1998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以來,公司管理者始終在思考,如何讓零售服務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答案最終指向了上游——通過品牌代理、物流倉儲等供應鏈整合,構建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高效鏈路。”徐瑞澤說。
在徐瑞澤看來,利群股份穿越周期的秘訣藏在一組數據里:60萬平方米智慧物流中心、11萬平方米食品工廠、800余個代理品牌……這恰是利群股份“零售是基礎,供應鏈整合是方向”戰略的具象化表達。“零售是我們的根基,而供應鏈整合早已成為利群股份的核心競爭力。”徐瑞澤的這句話,道出利群股份近三十年戰略布局的核心邏輯。
“這一布局的起點,與青島的地理特性密切相關。青島偏居膠東一隅,在公司發展初期,很多商品要經過三四級代理商才能抵達終端,價格高、周轉慢的問題長期制約公司發展。”徐瑞澤回憶道。
供應鏈革新始于21世紀初,彼時,利群股份成立了福興祥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興祥物流”),初衷只是為了縮短商品流通環節、提高銷售效率。但隨著與品牌商深度合作的推進,利群股份發現了供應鏈整合的更大價值。直采模式帶來的不僅是成本優勢,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本。
“我們不僅縮短了鏈路,更獲取了不同地區、不同品類的海量信息,這讓我們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當利群股份與5000余個品牌建立直供關系,其買手團隊能更敏銳地捕捉消費前沿趨勢,反向指導門店進行精準選品。
如今,福興祥物流已從單純的倉儲配送,升級為集供應鏈管理、信息整合、渠道拓展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成為支撐利群內外貿業務的“神經中樞”。
供應鏈的深度賦能,直接帶動了外銷業務的爆發。據徐瑞澤介紹,利群股份通過品牌代理拓展了多元合作場景:公司與企事業單位開展福利團購、為學校及食堂提供物資供應;在零售終端,公司依托物流與配送能力,布局學校便利店、央企國企食堂便利店、部隊零售店等特殊渠道。“這些場景看似分散,實則都依托供應鏈優勢,形成‘批發+零售’的外銷矩陣。”這份堅持讓利群股份在2024年的行業寒冬中守住基本盤,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提升64.32%,存貨周轉效率優于行業均值。
在零售業務之外,食品工業成為利群股份近年著力打造的新增長極,公司薯條、粉絲等產品遠銷海外。這一突破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對食品安全的長期堅守。
“早年做零售時,我們發現部分生產企業存在合規性不足、生產流程不透明等問題。”徐瑞澤坦言,“這促使我思考,與其被動篩選商品,不如主動介入生產。從嘗試中央廚房起步,利群股份逐步探索食品加工領域,最終聚焦于山東具有產業優勢的粉絲、薯條等品類。這些品類我們有能力做到符合國際生產標準,這是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提。”
從“內貿企業”到“內外貿融合”,利群股份的路徑清晰而務實。“不是單純進口商品再賣出,而是要形成‘進得來、賣得出’的循環。”徐瑞澤解釋說,利群股份既引進進口商品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也通過自主生產將本土產品推向海外。以粉絲為例,依托山東優質原材料基地和標準化生產,利群股份產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路把控。
在國際化布局中,“接地氣”的策略至關重要。利群股份并未盲目擴張品類,而是選擇與國際合作伙伴深度對接,通過參加國際展會,逐步建立品牌認知。“做品牌很難,尤其是現在信息渠道分散。因此我們要先把產品質量做扎實,讓國外客戶認可,這是第一步。”徐瑞澤如是說。
推動零售場景革新
數字化賦能全鏈條
當下,消費市場正從爆發式增長轉向理性平穩。
徐瑞澤認為,老百姓不再盲目消費,而是需要什么買什么。這不是短期周期,而是行業常態。對此,利群的應對之策是場景革新——從一站式購物升級為一站式體驗與社交。“零售不會消失,線上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面對零售行業的變革,徐瑞澤認為,人需要社交,線下場景的體驗與互動價值不可替代,關鍵在于如何適應消費新常態。
過去一年,零售行業掀起門店調改浪潮。利群股份選取膠州購物廣場、城陽購物廣場開展綜合調改試點,加快品牌結構優化與品類布局調整。通過面積擴展、增加娛樂餐飲品類,讓消費者在這里不僅能購物,還能社交、休閑。徐瑞澤強調:“調改不是跟風,而是要與周邊環境融合,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
如果說場景革新是零售升級的“面子”,賦予門店更豐富的體驗形態,那么技術賦能就是支撐這一切的“里子”,讓體驗優化得以精準落地。
數字化為利群股份的場景革新提供技術支撐。利群股份打造的智慧物流供應鏈管理平臺,通過AI算法優化庫存周轉、分析客流潮汐規律、精準推送商品信息。“AI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工具。”徐瑞澤說,通過算法調整收銀臺開放數量、優化員工工作時間,既能降本增效,又能提升服務響應速度;線上App則根據用戶瀏覽習慣推送商品,讓“人貨場”匹配更精準。
面對市場競爭,利群股份的策略是多元化聚焦。即以零售服務為核心,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構建護城河。“看似涉足零售、物流、品牌代理、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但內核始終是‘服務’。”徐瑞澤解釋說,無論是門店導購、物流配送,還是外銷客戶對接,本質上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與客戶的需求。這種多元聚焦模式,讓利群在競爭中形成了獨特優勢;當其他企業專注單一環節時,利群已能提供從生產、物流到銷售的全鏈條服務。
這種穩健風格也體現在利群股份的市值管理上。“我們不追求短期股價波動,而是希望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徐瑞澤坦言。
對于利群股份商業物業資產比例較重的問題,“重資產投入就像扎深根,大風來了也不怕。”“就像種樹,根扎得越深,抗風險能力就越強。”徐瑞澤如此比喻大手筆資金投入物流基地和食品工廠建設,以及其在企業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利群的投資多投向物流、食品工廠等固定資產,雖短期流動性不占優,但能帶來長期安全與升值空間。”
從早年股份制改革,到供應鏈整合,再到食品工業突破,每一步都源于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捕捉。“利群股份能走到今天,最核心的是創新。”徐瑞澤強調,即便如今以重資產投入為主,利群的創新腳步也從未停歇。數字化升級、業態迭代、國際合作,都是創新的具體實踐。面向未來,利群將繼續以零售為基、以供應鏈為翼,在夯實物流、食品工業等根基的同時,探索更多消費場景與服務模式。“我們不想做‘大起大落’的企業,更希望成為零售行業的藍籌股,讓消費者安心、投資者放心。”
從青島一隅的零售門店,到布局全國、鏈接國際的商業集團,利群股份的發展既是一部零售行業的變遷史,也是中國企業穩健求進、守正創新的生動注腳。正如徐瑞澤所言:“根扎得越深,越能抵御風雨。創新不止步,才能走向更遠。”
21:57 | 華爾泰: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 |
21:57 | 可立克: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 |
21:57 | 國光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 |
21:57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 |
21:57 | 霸王茶姬向“高溫工作者”發放茶飲... |
21:51 | 麗江股份: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 |
21:46 | 光電股份:擬使用不超過10億元閑置... |
21:46 | 南亞新材: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 |
21:46 | 軍信股份:關于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 |
21:46 | 正海磁材:使用不超過4億元閑置募... |
21:35 | 中寵股份:關于“中寵轉2”轉股價... |
21:35 | 龍源電力:7月發電量數據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