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歷時五年多,大連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友誼”)新舊控股股東之間曠日持久的股份轉讓糾紛終于有望畫上句號。
據大連友誼8月1日披露的相關公告,大連友誼控股股東武信投資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信控股”)與公司前控股股東大連友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誼集團”)之間的再審訴訟案件,雙方于近日達成和解,并由友誼集團向法院申請撤訴。
五年多訴訟糾紛實現和解
時間回溯到九年多前。2016年6月1日,友誼集團與武漢凱生經貿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生經貿”)、武漢恒生嘉業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生嘉業”)、武漢信用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信集團”)簽署了一份意向協議,友誼集團擬將其持有的1億股大連友誼股份轉讓給凱生經貿、恒生嘉業與武信集團合資設立的公司。二十多天后,2016年6月28日,友誼集團與武信集團、凱生經貿、恒生嘉業三方合資設立的武信控股簽署正式協議,以13元/股的價格將1億股大連友誼股份轉讓給武信控股。當年7月20日,標的股份完成交割。友誼集團持股比例下降到1.87%,武信控股則以28.06%的持股比例成為大連友誼新任控股股東。
彼時,武信控股在權益變動公告書中表示,計劃通過資產重組或兼并收購等有效途徑,改善大連友誼經營水平。當時披露的系列公告還顯示,這場交易除了收購方需支付的現金對價,還包括收購方按約定承擔擬置出資產債務的款項以及用作友誼集團支付擬置出資產的轉讓價款等一系列安排,整體規模約28億元。此后幾年,大連友誼還曾進行一系列的資產剝離和整合。
然而三年多后,此次股份轉讓的新舊股東之間卻爆出糾紛。友誼集團稱武信集團、凱生經貿、武信控股僅向其支付了16.64億元交易對價,嚴重違約,并于2019年12月份向法院提起訴訟,大連友誼被列為第三人。
此案先后完成了一審和二審判決。2021年7月份,凱生經貿、武信控股、武信集團不服一審、二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2022年4月份,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指令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2023年3月份,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撤銷此案的一審和二審判決,案件發回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此后,此案一直在審理中。直到大連友誼于今年8月1日通過公告透露,友誼集團與武信控股已于近期達成和解。
“雖然是公司股東之間的股份轉讓糾紛,但大連友誼作為此案第三人,案件最終的結果可能對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遼寧同方律師事務所海口分所高級合伙人胡明明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經營發展和治理結構都有著重要影響。雙方此次達成和解有望徹底結束這場糾紛,對于大連友誼而言,也是有著積極影響的。”
控制權轉讓有望繼續推進
友誼集團與武信控股之間的股份轉讓糾紛對大連友誼后期的控制權轉讓事項帶來了實質性影響。
2020年初,武漢國資實控的武漢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開投”)擬入主大連友誼。當年1月8日,武信控股與武漢開投簽署協議,擬將其持有的1億股大連友誼股份轉讓給武漢開投。轉讓實施后,武漢開投將成為大連友誼的控股股東,武漢市國資委將成為大連友誼實控人。
然而,就在協議簽訂6天后,2020年1月14日,大連友誼披露的公告顯示,因友誼集團與武信控股之間訴訟事項未了結,友誼集團已申請將武信投資所持有的大連友誼股份凍結。由此,武信控股與武漢開投之間的股份轉讓也長期未能最終實現。《證券日報》記者8月1日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大連友誼,公司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轉讓股份一直未能實現過戶,就是與股份被凍結有關。
大連友誼也多次在公告中表示,股份凍結可能導致標的股票無法過戶登記,或過戶登記時間晚于預期。
不過,隨著糾紛雙方達成和解,或許讓此次股份轉讓進程得以繼續向前推進。胡明明向記者表示:“如果雙方和解,并撤銷訴訟后,武信控股所持股份的司法凍結也有望解除,為股份過戶帶來可能。”
“目前訴訟雙方已經簽了和解協議,還沒有拿到法院的最終裁定。”對于記者提出的和解后控股股東所持股份能否解凍的問題,大連友誼前述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裁定下來后,才會往后面走。”
值得關注的是,距武信控股與武漢開投最初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如今已過去了五年多時間,無論是大連友誼的股價,還是公司內外部環境,都較當初發生了較大變化。如果股份解凍后,武信控股與武漢開投間的股份轉讓會否進一步實施呢?就記者的相關提問,大連友誼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雙方(武漢開投與武信控股)的交易意向還是維持不變的,但畢竟時間那么久了,如果再提上日程,也可能會重新再談(相關細節)。”
眾和昆侖(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舊控股股東就股份轉讓糾紛達成和解將對大連友誼經營發展和公司治理都產生積極影響。首先,將消除長期訴訟帶來的不確定性,有利于管理層集中精力改善經營;其次,糾紛解決后,公司治理結構趨于穩定,為后續戰略調整創造了有利條件;最后,和解可能為武漢開投的股權受讓掃清障礙,引入國資股東則有望為大連友誼帶來資金支持和資源整合機會。”
(編輯 才山丹)
23:38 | 越過“四重門” 人形機器人產業加... |
23:38 | 科創債新規落地滿三個月:一二級市... |
23:38 | 兩融余額突破2萬億元關口 創十年新... |
23:38 | 券商投顧要全方位提升執業能力 |
23:38 | 年內A股公司披露431單回購計劃 注... |
23:38 | 7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49.3% |
23:38 | 標準化引領高質量發展 |
23:38 | “中國游”“中國購”持續升溫 旅... |
23:38 | 錨定2027年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 |
23:38 | AI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上市公司開... |
23:38 | 技術突破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類腦智... |
23:38 | 第四十一期:投資者如何選擇合適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