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建議組建武漢光谷國家實驗室
本報兩會報道組 李萬晨曦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2月28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作為高端制造行業的企業代表,近年來馬新強一直關注創新發展,今年兩會,他將提出組建武漢光谷國家實驗室的建議以及支持武漢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
馬新強認為,國家實驗室是面向國際科技競爭的創新基礎平臺,是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的中游增長極、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兩個國家戰略的核心交匯點,在城市能級、樞紐地位、科教資源、產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了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有建設國家實驗室的內在需求和堅實基礎。
“武漢光電科技創新能力全國領先,光電科技人才資源底蘊豐厚,擁有國內最大的激光器產業基地,2021年,武漢光電子產業規模近萬億元,占全國50%以上。湖北光谷實驗室依托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長達18年的國家實驗室籌建基礎,聯合華為海思、長江存儲等世界級領軍企業,集聚以12名院士為代表的戰略科學家等光電領域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端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設施裝置,具有在光電領域建好國家實驗室的‘科研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馬新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基于此,馬新強建議,盡快批復同意以華中科技大學牽頭,聯合優勢科研力量,以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湖北光谷實驗室為基礎組建武漢光谷國家實驗室。
“武漢創新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厚實。”馬新強介紹,武漢擁有高校90所,“兩院”院士81人,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120余萬人。建有脈沖強磁場、精密重力測量等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3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平臺累計達到143家。
對此,馬新強建議:一是國家科技部將武漢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納入全國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開展國家實驗室、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更加完備的自主創新體系;二是國家發改委支持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打造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形成集創新轉化軸、產業協作軸、設施聯通軸為一體的武漢城市圈科技創新帶;三是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支持武漢加快優勢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武漢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牽頭和參與實施國家集成電路、信息網絡、新一代人工智能、數控機床、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能源環境、種業自主創新、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科技專項,加快產出重大原創成果。
“聚焦到企業,也要提升創新能級,開創發展新境界。”馬新強表示,公司將進一步聚焦高端市場、優質客戶,圍繞“新基建、新能源、工業數智化”賽道提升創新效能,以高品質撐起“中國制造”好口碑。
22:00 | 九芝堂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44億元 ... |
22:00 | 恒瑞醫藥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44.5億... |
21:59 | 加速“領跑”新能源電力裝備產業賽... |
21:58 | 納芯微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 |
21:56 | 廣咨國際:聘任證券事務代表 |
21:56 | 新威凌:擬續聘2025年度會計師事務... |
21:56 | 新威凌:2025年半年度報告 |
21:56 | 迪安診斷:2025年半年度報告 |
21:56 | 杭齒前進:2025年半年度報告 |
21:56 | 青云科技:選舉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 |
21:56 | 禾昌聚合:證券事務代表任命公告 |
21:56 | 國藥股份: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離任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