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8月2日發布公告稱,7月31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并施行《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一步規范網絡交易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傭金、抽成、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等收費行為。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在促進消費、推動創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顯。規范平臺企業行為,推動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隨著《指南》的出臺,我國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指南》通過規范平臺收費行為,有助于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優化平臺經濟生態,為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規范平臺收費行為
目前,我國平臺經濟發展涉及數千萬網絡經營主體、眾多靈活就業人員、9億多網絡消費者,平臺經濟賦能實體經濟千行百業,已成為一個覆蓋面廣、包容性強、開放度高的生態系統。
在平臺企業開展經營服務過程中,傭金、抽成、技術服務費等費用構成其收入的基本來源。近年來,平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健全合規管理機制,但在收費行為規范方面尚有完善空間。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平臺常以流量扶持為誘餌,強制商家購買推廣服務。如要求平臺內商家參與“滿減活動”,否則就會降低商家搜索排名,實質是變相強制讓商家付費推廣。此外,一些平臺還存在數據壟斷與基礎服務收費異化等現象。
“從平臺與商家的關系來看,最突出的問題是定價權濫用。部分平臺憑借流量優勢,單方面制定收費規則,平臺內商家缺乏議價能力。”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部分平臺存在通過復雜收費規則隱藏真實成本、“只收費不服務”或“少服務多收費”等現象,不僅損害商家利益,也破壞了平臺生態的公平性,阻礙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針對平臺存在收費名目繁多、計算方法復雜、平臺收費不透明等問題,《指南》明確,平臺要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健全收費規則、收費公示等制度機制,嚴格履行減收、免收費用承諾,審慎評估收取保證金必要性,按照平等自愿原則開展推廣服務,保障平臺內經營者知情權和選擇權。
如對于推廣、促銷等活動,《指南》要求,平臺開展宣傳推廣、促銷等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原則,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參加并收費。平臺組織平臺內經營者開展優惠促銷活動時,應當事先明確平臺與平臺內經營者之間關于優惠補貼的分擔方式、比例等內容。在未與平臺內經營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臨時加收促銷費用。
“《指南》要求平臺規范營銷推廣費等費用的收費規則并清晰公示,這將使商家‘隱性成本’顯性化,保障商家的合法權益。”宋向清表示,《指南》的施行也有望倒逼平臺提升服務質量,以提供數據分析、供應鏈金融等深度服務替代單純收費。
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還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鼓勵平臺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范圍內采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對平臺內經營者特別是中小商戶提供讓利或減免扶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減輕平臺內經營者經營負擔。
“《指南》明確禁止不合理收費,并鼓勵平臺向中小商家讓利后,商家的經營成本將降低,生存空間與盈利空間得以擴大。”朱克力表示,《指南》將激活中小商家的經營動能,從而激發市場活力。
在宋向清看來,平臺內商戶經營成本的降低有望傳導至終端惠及更多消費者。
在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方面,《指南》還鼓勵平臺根據自身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所形成的服務特點,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范圍內采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促進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共同發展。
“《指南》將推動平臺從‘流量運營’轉向‘服務創新’,從而促進平臺經濟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轉型。”朱克力建議,未來,平臺的收費邏輯應轉向“差異化服務”,考慮根據平臺內商家的經營狀況制定收費標準,通過技術升級與服務優化提升附加值,形成平臺與商家共贏格局。
21:57 | 華爾泰: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 |
21:57 | 可立克: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 |
21:57 | 國光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 |
21:57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 |
21:57 | 霸王茶姬向“高溫工作者”發放茶飲... |
21:51 | 麗江股份: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 |
21:46 | 光電股份:擬使用不超過10億元閑置... |
21:46 | 南亞新材: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 |
21:46 | 軍信股份:關于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 |
21:46 | 正海磁材:使用不超過4億元閑置募... |
21:35 | 中寵股份:關于“中寵轉2”轉股價... |
21:35 | 龍源電力:7月發電量數據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