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過去五年,濰柴人“心無旁騖攻主業”,不斷聚焦核心技術,持續筑牢優勢主業,奮力書寫出了亮麗的“新答卷”。
數據顯示,濰柴集團營業收入由2013年—2017年的五年累計7439億元增長到2018年—2022年的五年累計21498億元,增長2倍;利潤總額由2013年—2017年的五年累計244億元增長到2018年—2022年的五年累計880億元,增長2.6倍。其中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產銷發動機突破百萬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動機產業集群。WOS濰柴質量管理模式獲得中國質量獎,被國務院國資委評選為“十大標桿模式”。過去五年,成為濰柴集團發展質量最高的五年。
科技成果大爆發
過去五年,濰柴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的重要位置,推動研發大投入、人才大引進、生態大變革、成果大爆發。
數據顯示,近五年濰柴集團僅發動機業務累計研發投入近200億元,研發費用占比超過6%。其中,2022年研發費用占比超9%,研發費用的20%以上是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投資110億元打造了“八院一中心”的研發布局,并相繼建成內燃機與動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內燃機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內燃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商用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字號”平臺,自主研發能力邁向世界一流水平。
以我為主、“鏈合”創新,濰柴集團突破了一大批在全球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成果。“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率先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超過50%、51%、52%商業化柴油機,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4.16%商業化天然氣發動機,以及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屬支撐商業化SO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品,讓中國動力站在了世界之巔。前瞻布局燃料電池、純電動、混合動力三大技術,掌控了從動力系統到整車整機的新能源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和資源。成功推出高端液壓動力總成和大型CVT動力總成,打破國外壟斷,有力推動我國農業機械行業自主發展、邁向高端,國內首臺大馬力CVT智能拖拉機被農業農村部稱為真正的“國貨之光”。2018年—2022年的五年間,發動機板塊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82項、授權專利6824件,分別為此前五年的3.4倍、3.1倍。
國內外雙循環齊發力
近年來,濰柴集團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在全球打造了協同并進的產業布局,在合作共贏中叫響濰柴品牌。
濰柴集團先后戰略重組了法國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國凱傲集團、德國林德液壓、美國德馬泰克、美國PSI、英國希鋰斯、加拿大巴拉德等11家歐美高科技企業。這些并購企業100%成功整合,濰柴海外營收占比達40%以上,位列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第18位,跨國指數39.06%,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的一張重要名片。
海外企業經營業績亮眼,出口業務同步發力。濰柴集團堅持產品高端化、品牌全球化、制造本地化,五年來,發動機年出口銷量從不足2萬臺增長至近6萬臺,其中大缸徑高端發動機出口增長4倍,銷往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進入排放法規最嚴格的歐美高端市場。
新舊動能轉換大提速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五年來,濰柴集團不斷加速布局新能源、新科技、新業態,累計投資330億元,在濰坊建成大缸徑高速高端發動機智能工廠、燃料電池產業園、林德液壓產業園、新百萬臺數字化動力產業基地、科學技術研究總院等12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以大項目激發新動能,打造增長新引擎。
濰柴集團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融合應用,全力打造行業領先的“黑燈工廠”,樹立了傳統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示范新標桿。先后被授予國家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國家“汽車發動機數字化生產車間”、全球“燈塔工廠”。
人才隊伍大聚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18年—2022年五年來,濰柴堅持全球化、市場化、高端化引才,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發動機板塊累計引進中高端人才6300多人,比此前五年多引進4600余人,科研隊伍從2018年的22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6000多人,碩士以上人才達3000多人,涌現了一批在全球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帶頭人。
濰柴集團還建立行業領先的多元化綜合激勵體系,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攻關項目,率先在行業內實施“立軍令狀”“揭榜掛帥”機制,同時暢通研發人員發展通道,搭建科技榮譽體系,讓創造價值的科技人才名利雙收。2017年、2019年、2022年分別召開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每次拿出1億元重獎科技功臣,個人獎勵最高達1000萬元,轟動全行業。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濰柴集團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設了58個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打通了“五位一體”階梯式晉升通道,形成了行業領先的高技能工匠人才梯隊,培養出大國工匠1人、中國機械行業工匠3人、中國鑄造行業工匠3人、齊魯工匠4人、齊魯大工匠2人、濰坊工匠30人。五年來,濰柴工匠團隊累計主導科研創新、技術革新項目近1500項,創造經濟效益6億元。
(編輯 田冬)
12:15 | 創新轉型獲認可 復星醫藥成功發行1... |
11:20 | “牛市旗手”強勢拉升,1股已現3連... |
11:19 | 國家統計局解讀!核心CPI同比漲幅... |
11:02 | 湖南證監局走訪轄區文化傳媒行業上... |
10:39 | 通信、能源等領域收入快速增長 中... |
10:31 | 7月份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 |
09:54 | 數據港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09:54 | 達瑞電子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 |
09:53 | 比亞迪鄭州全地形賽車場開業 覆蓋... |
09:50 | 天安新材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6.5... |
09:50 | 儲能業務表現亮眼 三暉電氣上半年... |
09:48 | 受益于GLP-1原料藥出口銷售增加 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