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未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將不再是單純的規模擴張,而是不斷加深行業細分實現創新性發展
■本報見習記者 杜雨萌
在第三方支付憑借其需求頻次高等特點,成為互聯網金融必爭之地時,伴隨而來的,也是其逐漸暴露出的違規行為。基于此,近年來監管層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處罰的頻率和力度正在逐步加碼。
昨日,萬里常安海外風險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1999年國內首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以來,第三方支付行業迅猛發展,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張,洗錢、詐騙等許多行業亂象也開始凸顯。針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多重亂象,央行從兩方面做出了回應:一是縮緊牌照,限制新企業進入。二是重拳處罰,加強對現有企業的監管。
具體來看,昨日在央行上海分行公布的最新行政處罰信息中,又有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處罰,即上海金誠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處以1萬元人民幣罰款。據不完全統計,自8月中旬以來,央行上海分行已對14家支付機構開出罰單,罰款金額合計280萬元。此外,易聯支付機構也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而被央行廣州分行開出罰款超過60萬元的處罰。
吳琦表示,從央行的實際行動可以表明,當前支付服務市場已經進入強監管時代,未來將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以實現支付服務市場的良性有序競爭,防范第三方支付行業不斷積聚的潛在金融風險。
事實上,自《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及《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在內的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方案發布以來,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具體整治重點與內容越發明確,尤其是提出“一般不再受理新機構設立申請。”
“央行控制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情況,主要是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防控金融風險。控制牌照發放有助于引導現有機構的規范經營,守住不觸發金融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避免第三方支付行業成為非法轉移資金、洗錢、詐騙等行為的溫床;二是促進良性競爭。目前第三方支付行面臨產品同質化、機構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存在市場惡性競爭的現象,降低牌照發放速度有助于促進現有機構差異化、專業化發展,增強企業合規意識及創新意識。”吳琦認為,未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將不再是單純的規模擴張,而是不斷加深行業細分實現創新性發展,并未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及便利的產品和服務。
09:28 | 建投能源2025年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 |
09:20 | 訊飛醫療科技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0... |
00:11 | 二季度百度AI新業務收入首次超100... |
00:11 | 牧原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1.7... |
00:11 | 友發集團“出海”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
00:11 | 平高電氣上半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
00:11 | 快遞行業加速從“價格戰”走向“價... |
00:11 | 市值超4000億港元 泡泡瑪特開啟“... |
00:11 | 政策引領醫療器械企業聚焦高端創新 |
00:11 | 物管行業中報:減值壓力降低致業績... |
00:11 | 光伏產業“反內卷”初見成效 |
00:11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