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市場最強的回應:逆勢漲停潮。
深圳市政府擬斥資數百億資金,為上市公司解決流動性危機,周末刷屏資本圈。今日,深圳本地股掀漲停潮,市場給予最強回應:
截止10月15日收盤,多達20只深圳本地股漲停,占兩市所有漲停股比例超50%。
據上證報消息,深圳市政府已安排數百億的專項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入手,構建風險共濟機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
目前資金已經到位,政府出資的部分或高達數百億,首批獲“馳援”上市公司超過20家。
深圳政府為何緊急”拆雷?
2018年以來,隨著A股下跌,股票質押風險逐漸暴露,上市公司現金流頻頻“暴雷”。
據天風證券測算,截至2018年10月9日,正常交易的上市公司中,多達840家上市公司股價逼近股權質押的預警線,其中,跌破預警線的上市公司已達780家。
以股價與預警線偏離程度來衡量風險,則有134家上市公司偏離程度大于50%。
另外,股價逼近股權質押的平倉線的上市公司共666家,其中,594家已經跌破平倉線。從與平倉線的偏離程度來看,多數公司偏離程度保持在30%以內,偏離程度超過50%公司共86家。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于深圳上市的企業中,共有75只涉及股票質押,且當前股價已低于預警線,隨時面臨補倉或被強制平倉的窘境。
據數據統計,9月以來,已有16家公司發布了25份關于股權質押的風險公告:
其中,有8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股份被強制平倉,分別是,全新好、華誼嘉信、興源環境、東方日升、摩恩電氣、雛鷹農牧、華錄百納、未名醫藥;另外8家則發布觸及平倉線可能被平倉的風險提示。
在此危急關頭,深圳市政府斥資數百億入市“救火”。
天風證券通過以下3個維度篩選潛在的、有望受益于深圳市政府專項小組的上市公司:
①2018年以來,股價跌幅超過30%;
②企業業績處于上行區間(2018中報凈利潤增速較2017年報改善);
③企業的股價跌破“股權質押”的預警線;
據證券時報報道,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獲得深圳國資資金支持:
翰宇藥業(300199)實控人曾少貴已將2800萬股質押給深圳高新投用于融資需求,占其持股比例的11.81%;
鐵漢生態(300197)通過北京銀行深圳分行向深圳市高新投擔保申請5000萬元委托貸款,并正籌劃引入國資戰略股東事宜;
麥捷科技(300319)控股股東亦將800萬股質押給深圳市高新投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用于融資需求。
國資拯救A股生死局
早在2018年5月開始,深圳市國資委便已入場“抄底”:
怡亞通(002183)、英飛拓(002528)、夢網集團(002123)、英唐智控(300131)4家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先后宣布獲深圳國資入股。
獲得深圳國資入股的4家上市公司屬性均為民企,且從股價走勢來看,股價今年全部下跌,跌幅超過30%也非常普遍,可謂慘不忍睹。
國資“抄底”民營上市企業,不僅僅是深圳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范圍內已多達50家民營上市公司宣布獲得國有資本入股、接盤。僅9月份至今,已有18家公司披露了大股東向國資轉讓股權的意向。
10月8日,處于停牌中的合力泰(002217)公告,公司實際控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實控人變更為福建省國資委;
10月9日,易見股份(600093)公告,云南國資委成為控股股東;
10月10日,停牌近5個月的英唐智控(300131.SZ)復牌公告,賽格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深圳國資委將成為實控人;
10月15日,康達新材(002669)停牌公告,唐山金控孵化擬收購大股東的26%股份,公司實控人或變更為唐山市國資委;
兇險的股權質押
近50家民營上市公司大股東“無奈”轉讓股權背后的2點苦衷:股權質押頻頻爆倉、資金鏈岌岌可危。
涉及股權轉讓的民營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情況,更為兇險。
其中,9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占持股比例已高達100%,質押比例超過90%的竟有13家,占比接近60%。
金龍機電(002721)、盛運環保(300090)、豫金剛石(300064)、騰信股份(300392)、金一文化(002721)在股價腰斬之后,超高比例的股權質押不斷拉響“爆倉”警報:
其中,金一文化于7月25日發布的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上海碧空龍翔以1元的轉讓價,將73.32%的股份轉讓給具有國資委背景的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
雖然,國資僅花了一元買到了殼,但實際情況卻非這樣簡單,公告顯示,海淀國資將根據上市公司情況,適時提供不低于30億元的流動性支持。
據悉,金一文化最新的負債總計為120.2億元,負債率為67.87%。2017年經營性現金流為-16.65億元,已連續4年為負。
目前,這一交易方案已獲得國資監管機構的批復。
國資”抄底,誰進誰退?
周末“深圳救援”行動刷屏后,有媒體報道,當下多地正在同步推進國資入市事宜,涉及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四川、河北、河南、山東等10余個省份。
梳理本輪國資“抄底”潮的特點:
首先,大手筆、效率高。進入9月,國資出擊A股提速,已有近50家公司宣布獲國入股。此外,多家上市民企從啟動國資入股,到披露協議簽訂,通常只花費一個月,“牽手”效率較高;
其次,入股手法多樣化。除了股權轉讓、增資入股、“一元賣殼”收購外,近期,廣譽遠控股股東在引進國資時,又創新性推出了增資入股后回購的“明股實債”合作模式。
而在國資“抄底”民營上市公司越來越頻繁時,市場關于“國進民退”的聲音此起彼伏。
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事實上,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
在實際股權轉讓中,“國資系”也并非奔著上市公司“控制權”而來,多個地方國資平臺已表態將“放手”支持企業發展。例如,深投控成為怡亞通第一大股東后,明確表示,將充分授予怡亞通自主經營權。
00:05 | 衛龍美味蔬菜制品成業績新引擎 |
00:05 | 三大運營商上半年加碼布局AI應用 |
00:05 | 吉利汽車半年度營收規模首破1500億... |
00:05 | 京東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創近三年... |
00:04 | 快遞企業開始放棄低價競爭策略 |
00:04 | 光伏玻璃價格回升彰顯行業“反內卷... |
00:04 | 華為、小米等大廠商搶占AI眼鏡千億... |
00:04 | 儲能行業正式啟動“反內卷” |
00:0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00:0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9 | 時隔6年再現險企舉牌同行巨頭 |
23:59 | 多家券商對另類子公司注冊資本“做...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