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閩北南平浦城,這座鑲嵌在武夷山脈與仙霞嶺之間的千年古邑,依托“中國丹桂之鄉”的生態優勢,正在譜寫新時代綠色發展新篇章。農發行浦城縣支行始終踐行“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使命擔當,形成“產業+生態+民生”融合發展格局,為浦城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助力鄉村振興進行時
夏日暖陽為浦城山水鍍上金暉,新修的鄉村公路如玉帶蜿蜒,串聯起星羅棋布的美麗鄉村;南浦溪畔的濱水步道倒映著游人閑適的身影,精巧的微景觀里蕩漾著孩童銀鈴般的笑聲;煥然一新的鄉村振興示范帶上,特色打卡點引得游客頻頻駐足……這幅生機盎然的新畫卷,與昔日基礎設施陳舊、環境雜亂的舊貌形成鮮明對比。
農發行浦城縣支行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出人居環境提升專項金融服務,以政策性金融力量助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項目”落地實施。該項目依托縣屬國有企業作為實施主體,通過2.9億元政策性金融活水的精準灌溉,成功打造集新型農業種植基地、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特色鄉村微景觀于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在推進全域鄉村建設過程中,浦城縣注重傳統村落風貌保護與現代功能提升的有機融合,實現金融資源與鄉村發展需求的深度對接。
描繪產業興旺豐收圖
走進浦城縣水北街鎮,一幅現代農業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中搖曳生姿,連片的蔬菜基地里,紅彤彤的西紅柿、嫩綠的菜花交相輝映。誰能想到,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曾經是零散破碎的“巴掌田”。
農發行浦城縣支行始終堅守服務“三農”的初心使命,以金融活水精準灌溉鄉村振興沃土。該項目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示范引領作用,以鄉鎮國企為貸款主體,以7000萬元貸款支持“水北街鎮農副產品產業發展項目”,通過構建“土地流轉+產業升級”雙輪驅動模式,為當地農業現代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該支行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施策,通過資源整合、連片開發,顯著提升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為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奠定堅實基礎。項目實施后,將帶動農業生產效率提升、創造就業崗位、拓寬增收渠道,實現產業增效與農民致富的良性循環。
勾勒生態融合新畫卷
浦城縣,這座坐落于閩北青山綠水環抱中的農業大縣,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與綿延千年的農耕文明,正以創新之筆描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如何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躍遷?當地國企與金融機構以創新實踐給出了答案。
農發行浦城縣支行立足縣域發展實際,實施“三區聯動”金融服務方案,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項目(一期)提供有力金融支持。該項目采用“三產融合”發展模式,重點支持縣域內多個農業產業集聚區,通過盤活閑置資源、改造提升老舊設施、建設標準化廠房等舉措,系統推進農業產業鏈優化升級。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組織團隊開展實地調研,針對項目特點制定差異化融資方案,創新采用“縣屬國企主導、鄉鎮國企參股”的合資模式,推動4.4億元項目貸款落地,為項目推進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農發行浦城縣支行以金融之力潤澤產業沃土,通過精準施策支持“特色種植筑基、精深加工增值、文旅體驗賦能”三產融合。如今,閩北大地見證著強村與富民齊頭并進、發展與保護協同共進的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農發行浦城縣支行將持續執好政策性金融畫筆,在閩北青山綠水間描繪出“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讓“中國丹桂之鄉”的芬芳飄得更遠。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