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夏日的午后,農行福建龍巖龍津支行營業部的“銀發書吧”內,已退休的王阿姨坐在帶柔軟坐墊和靠背扶手的愛心座椅上,一邊喝著熱水,一邊微笑著對大堂經理說:“我每月10日都來這兒看看退休金到沒到,順便來會會原來的老同事,這兒不像銀行倒像是老街坊的活動站。”
這樣的場景,正是農行龍巖分行深耕養老金融的生動縮影——在這里,金融服務悄然融入市井煙火,養老金融特色網點傾情溫暖“夕陽紅”。
特色支行筑起銀齡“幸福巢”
設置“老年人優先窗口”“愛心專座區”,提供老年人專用座椅、放大鏡、老花鏡等設施用品……《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走進農行龍巖龍津支行,諸多適老化改造的元素映入眼簾。
農行龍巖龍津支行位于龍巖市新羅區的老城區,是老年人口分布密度較多的中心城區。該支行是農行龍巖分行打造的“養老金融特色支行”之一,經過適老化改造,在網點設立“銀發書吧”“康養課堂”“貼心指南”,豐富退休老人精神生活,同時在2樓打造老人活動室,有交流區、棋牌區、書畫區等,并免費組織養生講堂、舉辦“龍巖市直離退休干部老友匯”;同時,通過宣傳片、講座、美篇等多種方式向老人傳授金融電子便利化服務操作,防范電信詐騙,進一步延伸服務層次,讓尊老、愛老、敬愛傳統美德,成為龍津支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該支行是農行龍巖分行打造的第一批“養老金融示范樣板網點”,目前正在向全市7家支行復制推廣,服務網絡全域延伸。62個網點開展新一輪適老化改造,并依托惠農通助老服務點,輻射偏遠鄉村老人,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養老金融守護最美“夕陽紅”
“我在這里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了,感覺挺好的,醫護人員的照顧體貼周到,孩子們也都可以安心忙他們的事業了。”在武平縣醫院康養中心,退休干部林福生說起活動中心時開心地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統籌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武平縣醫院建立了全市首家集“養老、醫療、康復、護理、助殘”為一體的“醫養結合”的康養中心,通過將醫療和養老服務有機結合,開啟醫養結合的養老新模式,入住老人不出公寓即享受“一站式”醫養服務。
今年初,農行龍巖武平支行服務團隊在走訪了解到康養中心“二區”建設面臨資金壓力后,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第一時間為康養中心提供2300萬元貸款授信,有效解決了其日常運營周轉及擴容的資金難題,并于5月份投放貸款500萬元,讓金融活水精準灌溉養老產業。
與此同時,農行龍巖分行與市、縣企業社保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將普惠金融的服務觸角遍及城鄉角落,惠及全市養老金客戶。
筑牢老年群體金融“安全網”
今年“七一”前夕,農行龍巖上杭支行聯合上杭縣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學等,在上杭縣瓦子街成功舉辦“銀齡心向黨共富頌黨恩”慶“七一”暨廣場舞展演活動。活動現場,在160余名老年大學學員傾情演繹紅色主題節目的同時,農行特別設置“金融消保”知識有獎競答環節,讓觀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金融消保知識。這是該支行踐行社會責任,筑牢老年群體金融“安全網”的一個縮影。
寫好“養老金融”大文章,“銀發”群體權益保護是重點工作。農行龍巖分行圍繞老年群體,將每年3月、6月、9月作為金融教育集中宣傳月,通過進社區、進服務機構、進老年大學等宣教活動,為老年群體送去溫暖與保障;通過“銀行網點+社區助老點”開展養生講座、急救普及、反詐課堂等活動,去年以來,覆蓋老年群體3.5萬人次;開展普惠金融下沉行動,深入鄉村開展養老政策宣講,普及社保卡功能、養老金政策;線下在網點設立專柜,組織員工進社區、進企業開展宣講活動,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發展養老金融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我們將繼續發揮國有大行責任擔當,深化養老金融服務,積極探索創新模式,為銀發經濟發展注入更多金融動能。”農行龍巖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訊員許聲超、游宗洪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