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近日,《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走進云南文山市馬塘鎮熱水村委會黃龍壩村民小組的百合種植基地,只見“木門”“索爾幫”等品種亭亭玉立,“皇帝”“伊莎貝拉”等高端品種的花枝上綴滿飽滿花苞,空氣中彌漫著百合的清香。
“當初要是沒有農行貸款的支持,擴種和引種都是空想。”百合種植基地負責人金平聰向記者感慨道,創業初期,他曾因技術不足、資金緊張屢屢碰壁,是農行“惠農e貸”及時注入,讓他得以采購優質種球、改良種植技術,在反復試驗中摸索出育苗、病蟲害防治的成熟經驗,為20畝基地穩定產出筑牢了根基。
農行文山分行客戶經理深入百合種植基地了解農戶金融需求 農行文山分行供圖
隨著百合市場逐步打開,金平聰計劃流轉75畝土地擴種并引入高端品種,可新品種的技術門檻和前期投入讓他犯了難。農行文山分行“商戶e貸”再次“雪中送炭”,為他解決了土地流轉、種苗采購面臨的資金缺口。如今,在擴種的基地里,“皇帝”“伊莎貝拉”等優質品種的花枝上,單枝能結4個花苞,畝產值可達16萬元,去年毛收入達420萬元。
金融活水不僅讓金平聰的百合種植事業越做越大,也讓當地村民的腰包跟著鼓了起來。在基地分揀打包區,村民王英正在與其他村民一起熟練地分揀鮮切花。
“在這里,既能照顧娃,又能掙錢,這日子過得踏實!”王英一邊忙碌著,一邊和記者聊起來。她告訴記者,她把家里的土地流轉給基地,每畝地每年能有1000元收入。到了采花旺季,她還能來基地打工,每天能掙近140元。
據了解,在采花旺季,基地能為13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這種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讓鄉村勞動力不再背井離鄉,就能實現家庭與收入“雙兼顧”。
“為全力支持文山州花卉產業發展,我行通過‘惠農e貸’‘商戶e貸’‘科創e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滿足全產業鏈資金需求,為種植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及集群化服務方案,支持花卉產業延伸發展。”農行文山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柳瀅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我行優化服務流程,通過上門服務、運用大數據技術等方式,快速匹配信貸額度、完成放款,不斷提升服務效率。”
截至目前,該分行已累計向花卉產業投放信貸資金7000余萬元,惠及800余戶花卉種植農戶及加工企業。
面對產業升級的新挑戰,金平聰又有了新規劃,準備建設冷庫儲存種球。
從艱難起步到規模經營,從單一種植到帶動就業,金平聰實現的“百合奇跡”,也是農行文山分行踐行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金融服務跟著產業走,信貸活水圍著農戶轉。”陳柳瀅告訴記者,農行文山分行將持續深耕鄉村,用更精準的金融產品、更貼心的金融服務,讓更多像金平聰這樣的創業者扎根鄉土、綻放夢想,讓“幸福花”開遍壯鄉苗嶺。
(通訊員鄭澤明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上官夢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