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盛夏時節,《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走進四川平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規整的田塊,田埂上嶄新的灌溉管道延伸向遠方。在不遠處的加工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安裝設備。
近日,農發行平昌縣支行向該產業園項目再投放貸款5630萬元,專項用于核心區9.8萬畝農田提質改造及配套加工基地建設。截至目前,該支行已累計為產業園注入信貸資金4.83億元,用源源不斷的政策性金融力量,推動當地農業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破解發展瓶頸
政策性金融主動靠前
作為扎根地方的農業政策性銀行,農發行平昌縣支行主動扛起責任,積極靠前服務,行領導帶隊多次深入園區,詳細了解項目建設規劃和資金需求,為該項目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并優化辦貸流程,以高效的金融服務確保貸款快速審批通過,為項目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該支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前期我們投放4.26億元貸款,保障園區主干道路、水電管網等基礎框架順利落地。此次新增的5630萬元貸款,精準聚焦當前園區建設的‘硬骨頭’——農田改造與加工短板,將為產業園發展注入關鍵動力。”
聚焦兩大核心
助糧田提質產業變強
據悉,這筆新增貸款精準投向兩大核心領域。其一是9.8萬畝農田“煥新工程”,重點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包括土地平整、地力培肥、灌排渠系修繕、田間生產道硬化及防災設施完善等。通過這些舉措,努力將“望天田”變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希望田”,筑牢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穩產根基。其二是加工鏈條“強筋工程”,支持新建集烘干晾曬、糧油加工、低溫倉儲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加工基地,有效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最初一公里”。
“園區有了加工設備和低溫倉庫,我們的糧食就能加工成產品,賣價也就漲了,這對我們企業來說真是大好事。”園區企業負責人張經理對記者說。
聯結千家萬戶
讓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
農發行平昌縣支行持續提供金融支持,正實實在在地轉化為鄉親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農田基礎變強了,改造后的田塊更平整、灌溉更便利、道路更暢通,預計核心區綜合產能將提升兩成以上。產業鏈條通暢了,加工基地部分投用后,顯著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抗風險能力。
更重要的是,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了。該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得租金、園區務工掙薪金、訂單農業享收益等方式,將千家萬戶的利益緊密聯結在一起。
“土地流轉有固定收入,在園區工作還有工資,守著家就能照顧老小。”正在園區加工車間忙碌的返鄉村民張建軍感慨地對記者說。
據統計,該項目已直接或間接帶動超過5000名本地農民實現就近就業增收。
未來,農發行平昌縣支行將繼續立足縣域實際,聚焦農業現代化關鍵環節,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精準灌溉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力將產業園打造成為秦巴山區糧倉穩固、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的亮麗名片,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貢獻政策性金融力量。
(通訊員莫澤佼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