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金融活水奔涌田野,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為新征程上金融賦能“三農”指明了清晰路徑。
號角吹響,藍圖繪就。今日本報推出深度解讀,剖析政策精髓,追蹤實踐亮點,為構建強有力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智慧與力量,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田耿文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增強糧食安全金融保障、深化鄉村富民產業金融服務、提升鄉村建設金融服務水平、健全金融服務農村改革體制機制等七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著力解決農村金融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永福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意見》的出臺對于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不僅明確投資領域的具體化,而且對投資建設環節給予支持,目標清晰,有非常強的針對性。
近年來,隨著政策的持續完善,金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深入縣域鄉村,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和服務力度,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可得性大大提升。
“要鼓勵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以‘三農’需求為導向優化服務,使金融服務更容易觸達農村地區的各類經營主體。”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訴記者。
“夯實金融基礎設施也很重要。”董希淼進一步表示,加快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導的涉農信貸擔保體系,改善農村金融風險補償環境。通過向農商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礎設施,顯著降低其運營成本,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并降低服務價格。
健全金融服務農村改革體制機制,是《意見》的一大亮點。具體來看,《意見》明確,優化完善金融供給機制。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要立足職能定位,在業務范圍內加大對鄉村全面振興重點領域中長期信貸支持。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要發揮資金、科技等優勢,加強對縣域支行的信貸資源傾斜。堅持農村中小銀行支農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穩妥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
如何優化農村金融體制機制?董希淼建議,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揮主力軍作用,構建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業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多層次、差異化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要避免大型機構過度下沉給中小機構帶來的“擠出效應”。另外,要加強對農信社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指導,深化新一輪農信社改革,增強農信機構服務能力。
“還需要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董希淼表示,如健全普惠金融評價指標,對積極開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流動性的定向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服務成本。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與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的協同配合,聚焦服務農村改革,用改革的方法提升金融支農效能,及時總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加強統計監測與考核評估,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