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近年來,山東平邑農商銀行堅守“服務‘三農’、支小支微”初心,以服務網絡下沉為根基,以產品創新為抓手,以科技賦能為動力,將普惠金融“毛細血管”延伸至鄉村每個角落。
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150.5億元,較年初增加4.15億元。其中,實體貸款128.25億元,以實實在在的金融行動詮釋普惠擔當。
創新產品體系
“有農商銀行‘夏糧收購專項貸’的支持,我們資金充足了,可以放心收糧,有底氣加油干。”近日,平邑縣穗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財務人員宋素向記者介紹。
據悉,今年以來,平邑農商銀行堅持“產品跟著需求走、服務圍著客戶轉”,針對不同主體、不同場景創新金融產品、破解融資難題。該行圍繞春耕備播、“三夏”生產等農時,創新“農業機械貸”,為2315戶農戶購置農機設備提供2.8億元資金;推出“夏糧收購專項貸”,提供4851萬元資金,支持433戶農戶擴大生產。
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缺抵押的問題,該行開發“農業保險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產品,以保單、專利為增信手段,為32家示范主體發放貸款3.16億元,讓“信用”變“信貸”。
科技賦能增效
平邑縣武臺鎮作為全國三大黃桃主產區之一和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黃桃種植面積3萬畝、葡萄種植面積7000余畝,果品年產量3.5億斤,年產值4億元。“我從事黃桃種植十多年,今年又增加了商品桃品種規模。”山東眾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咸西昌介紹。
咸西昌長年從事桃樹種植和果品收購,現種植黃桃60余畝、商品桃20余畝。今年,平邑農商銀行為其定制專屬信貸方案,向其授信200萬元,支持其擴大經營規模、增加種植品種。
為助力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該行以科技為筆,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讓普惠金融“跑得更快、觸得更廣”。同時,該行大力推廣“沂蒙云貸”“信e快貸”等線上產品,依托大數據實現“無感授信+有感反饋”,農戶通過手機銀行即可完成“申請-審批-放款”全流程,辦貸時效從3天壓縮至“當日辦結”。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線上貸款余額16.4億元,占比12.85%,“沂蒙云貸”使用轉化率達96.27%,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農戶少跑腿”。
在提升放款效率的同時,該行還推行“一次性告知”“限時辦貸”制度,實現小額信貸“當日到賬”,企業續貸“無縫銜接”,讓群眾感受到普惠金融的速度與溫度。
織密服務網絡
“有農商銀行手機銀行和‘聚合支付’收款碼,向周邊超市和商場供貨時,支付結算更方便、更快捷。”平邑縣卞橋鎮灘汪湖村葡萄種植戶劉敬松告訴記者,正是在農商銀行信貸支持下,他承包60畝土地建設葡萄大棚22個,經過科學種植和精心培育,今年葡萄喜獲豐收。
在平邑縣卞橋鎮劉敬松的葡萄大棚,平邑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向種植戶了解葡萄購銷情況平邑農商銀行供圖
為了把服務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平邑農商銀行通過“固定+流動+線上”多維布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
該行優化縣域金融服務網絡,在全縣建設347處農村普惠金融代理服務點,布設71臺ATM機、502臺POS機、29套移動柜組和1部流動銀行車服務上門,實現575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
同時,該行還融入民生場景,構建“金融+生活”服務圈。依托“智慧+”項目打造“平易惠”異業聯盟,聯合72家商超、加油站、農資經銷商等商戶,推出“貸款授信+消費折扣”一站式服務,讓農戶在獲取生產資金的同時,還享受到生活消費的優惠。該行還對接人社、教育等部門,承接公益性崗位等代發業務,累計代發工資4500余萬元,讓普惠服務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下一步,平邑農商銀行將持續深耕普惠金融,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動力。
(通訊員孫珂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上官夢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