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夏日的云南師宗縣,群山疊翠間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藥香。在大同街道的重樓(植物名稱)種植基地,重樓種植戶老李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珠,指著眼前這片郁郁蔥蔥的重樓,笑著對記者說:“往年這時候最愁錢,買肥料、請人工都得墊資。如今有了農信社的‘好藥貸’,資金3天就到賬,利率還實惠,我這30畝重樓才算‘活’過來了!”
師宗縣地處云南東部,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中藥材生長。近年來,師宗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師宗縣聯社”)乘著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東風,立足區域資源稟賦,主動擔當作為,聚焦18家中藥材企業及眾多合作社、農戶的發展痛點,構建“專班統籌+網格服務+產品定制”三維支持體系,精準破解中藥材種植戶、合作社及企業融資難、銷售難、技術升級難等問題,為縣域中藥材產業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師宗縣聯社工作人員深入中藥材種植基地調研金融需求 師宗縣聯社供圖
發揚“背包精神” 金融服務暖田間
“領導分片包干,客戶經理定格定員,我們早不是‘坐等客戶’了!”師宗縣聯社相關負責人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聯社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創新打造“領導+部室+網點+責任人”的網格化服務模式:班子成員率先垂范,分片包干、掛鉤重點企業,每月深入田間地頭、生產車間實地調研、精準督導;基層客戶經理背起“農信背包”,“定格定員”對轄區內所有中藥材經營主體實行“清單化”管理和“一戶一檔”建檔,動態掌握生產周期和資金需求,為后續提供量體裁衣式的金融服務奠定堅實基礎,讓農信社的服務溫度在產業一線可感可知。
在大同街道的重樓種植基地,師宗縣聯社的客戶經理小徐背著一個藍色的帆布包,在田埂間穿梭,不時停下來和種植戶交流幾句,然后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小徐對記者說:“這是新一周的種植戶需求清單,有的需要購買新的種苗,有的想擴大種植面積,我都記下來,回去后有針對性地制定金融服務方案。”
記者翻了翻小徐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農戶的姓名、種植品種、資金需求和時間節點,字里行間充滿了對這片土地和農戶的牽掛,這正是師宗縣聯社“背包精神”的生動寫照。
截至目前,師宗縣聯社對全縣中藥材經營主體建檔率達100%,動態需求響應時間縮短至24小時內。
創新“好藥貸” 精準滴灌解難題
融資難、融資慢一直是制約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師宗縣聯社經過深入調研,精準“把脈”,針對性地推出特色信貸產品“好藥貸”,直擊產業發展痛點。
師宗縣聯社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好藥貸”的特點:“首先,在周期匹配上更靈活,深度契合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特性,量身定制貸款金額、期限與還款方式。比如,重樓的種植周期比較長,我們就會適當延長貸款期限;一些草本藥材生長周期短,貸款期限也會相應調整,還款方式也可以根據銷售情況來定,這樣就能有效緩解生產周期中的資金周轉壓力。”
在擔保方式上,師宗縣聯社積極攜手擔保機構拓寬增信渠道,有效解決種植戶和中小企業抵押物不足的難題,讓融資“門路更寬”。
在辦貸效率上,師宗縣聯社大力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嚴格執行貸款受理至資金到賬“3日內限時辦結”的承諾,讓金融活水“速達田間”,解產業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師宗縣聯社已累計投放中草藥產業相關貸款3858.76萬元,惠及種植戶、合作社及企業295戶。
在師宗縣聯社的金融支持下,全縣中草藥種植規模持續擴大,品質顯著提升。昔日的山間“草葉”,正蛻變為鄉村振興的“黃金葉”。
(通訊員周星邑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